[发明专利]超大直径精密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6245.X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7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杜朝晖;李军;王荣胜;闫建军;冯小斌;李成柱;陆华海;吴文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8 | 分类号: | G01B5/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大 直径 精密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零部件的测量仪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超大直径的大 批量机械量部件的精密检测仪。
背景技术:
当前机械零部件直径的检测,普遍使用游标卡尺等仪器进行检测,其测量 精度通常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如卡紧力大小、人眼观测位置、卡尺刻度等都 会影响测量精度。当检测较大直径的零件,测量精度更低,测量效率也非常低 下,尤其是对于一些超大直径的零部件,甚至根本无法检测,更不能适应大批 量、超大直径零件的检测。申请人经广泛检索,尚未发现有理想的技术解决方 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已有的测量工具存在的不能适应大批量、超大 直径零件检测的缺陷,提供的超大直径精密检测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大直径精密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a、一个长条形的底板;
b、底板上面设置一个仪表固定座,仪表固定座上连接一个测量仪表;
c、底板上面设置一个滑块和一个与滑块配合滑动的滑槽;
d、滑块上设有一个端点定位销,端点定位销的下端穿过滑块以及滑槽至底 板的下面以外;
e、底板的另一端与端点定位销相对的位置设置两个固定定位销,该两个固 定定位销与端点定位销构成测量工件直径的三个基准点。
在上述基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
在滑块与仪表固定座之间设有弹簧,使滑块在没有与待测工件接触时,不 与测量仪表的探头形成接触配合;
所述的端点定位销、固定定位销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支撑环,支撑环的一 面与底板接触配合,测量使用时,依靠支撑环与待测工件端面接触,避免底板 直接接触工件;
在端点定位销、固定定位销下端分别设有一个基准定位环,通过基准定位 环与待测工件接触,其接触面小,方便使用;
在底板上面设置一个凸轮固定座,凸轮固定座中铰接一个杠杆及相连的手 柄,杠杆的一端设有凸轮,凸轮与滑块一端形成接触配合,杠杆与底板上面之 间还设有复位弹簧。通过杠杆及其手柄,使凸轮推动滑块并带动端点定位销脱 离待测工件,方便操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适应于大批量、超大直径零部件的快速准确测量, 并且操作简单、精度高、尺寸适应范围大。
为了更加详细的说明本发明,下列附图提供了二个最佳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测量工件外径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测量工件内径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量工件外径的超大直径 精密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组成部分:
一、一个长条形的底板10,其右侧设有较宽的部分10a;
二、底板10上面左侧设置一个仪表固定座2,仪表固定座2上通过螺钉连 接测量仪表1探杆3的套筒部分,通过螺钉调节固定套筒部分的位置,可以适 应测量不同直径的工件测量;
三、底板10上面靠近中部位置设置一个滑块4和一个与滑块4配合滑动的 滑槽18,在滑块4与仪表固定座2之间设有弹簧19,弹簧19的推力始终使滑 块4远离测量仪表1的探头3,使滑块在没有测量工件时,不与测量仪表的探头 形成接触配合;
四、滑块4上用螺钉连接一个端点定位销16,端点定位销16的下端穿过滑 块4以及滑槽18伸至底板10的下面以外。端点定位销16的中部设有一个支撑 环17,支撑环的一面与底板10接触配合、另一面可以与标准环规11(或待测 工件)的端面配合。端点定位销16的下端设有一个基准定位环15与标准环规 11(或待测工件)的圆柱面接触配合。
五、在底板10的另一端设有较宽的部分10a,与端点定位销16相对的位置 设置两个固定定位销12,该两个固定定位销12与端点定位销16构成测量标准 环规11(或工件)直径的三个基准点,即三个基准点直接记录了标准环规11的 直径数据。在测量工件时,通过滑块4与探杆3的顶点接触,在测量仪表1上 反应被测工件直径与标准环规11的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62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性化合物
- 下一篇:信道检测及处理方法、终端、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