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咪鲜胺和R-烯唑醇的高效杀菌组合物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16252.X 申请日: 2009-02-26
公开(公告)号: CN101485330A 公开(公告)日: 2009-07-22
发明(设计)人: 叶正和;苏贤岩;高同春;王学峰;陈宁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47/38 分类号: A01N47/38;A01N43/653;A01P3/00
代理公司: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余成俊
地址: 230031***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含咪鲜胺 烯唑醇 高效 杀菌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植物病害化学防治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咪鲜胺和R-烯唑醇的高效杀菌剂。

背景技术: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引发的水稻穗部真菌性病害,又叫假黑穗病、绿黑穗病、黑球病、青粉病和丰收病,主要分布范围包括中国、日本、印度、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5大洲40多个国家。该病危害穗部,病穗率增加,病穗上的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单穗病粒数越多,产量损失率越高,一般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60%以上。此外,稻曲病菌还可产生毒素,对人畜引起危害。

自1878年首次发现稻曲病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内外对于此病有许多报道。此病不仅造成产量损失,而且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因此,水稻稻曲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80年在缅甸稻曲病大流行,西非部分地区由于稻曲病的发生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992年印度部分地区稻曲病发生严重,1997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稻曲病爆发。我国30、40年代在江南、华南、西南及东北稻区有发生该病报道,50、60年代,在我国局部稻区零星或严重发生,70年代以后,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病害逐年加重,并常常导致大流行,1982年湖南省稻曲病严重发生,发病面积达1千万亩,1984年辽宁省稻曲病发病面积300多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43%,病穗率一般为5%~10%,严重地块达30%。缪巧明等(1994)报道,80年代稻曲病在云南省发生面积仅数十万亩,1991年发展到100余万亩,1993年已达到193万亩,病穗率达3%一5%,重病田可高达40%以上,其发展速度之快、损失之大惊人。

目前药剂防治仍然是控制稻曲病的主要手段,目前报道和登记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也很多,但由于抗药性风险的存在和部分产品价格较高等原因,研制新型农药产品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提供一种能安全、高效的含咪鲜胺和R-烯唑醇的高效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以水稻稻曲病为主的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同时可克制或延缓病菌抗药性的发展。

一种含咪鲜胺和R-烯唑醇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份由咪鲜胺、R-烯唑醇复配而成,咪鲜胺、R-烯唑醇的质量比例为:2.5-18:1。

所述的含咪鲜胺和R-烯唑醇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咪鲜胺:R-烯唑醇的质量比例为:3-8:1。

所述的含咪鲜胺和R-烯唑醇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添加或不添加助剂;当添加助剂后,其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悬浮剂、油悬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水分散性粒剂、泡腾片/粒剂或微胶囊剂型。

所述的含咪鲜胺和R-烯唑醇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配剂中含有相应剂型所需的助剂,其中有效成分咪鲜胺为10~80%,R-烯唑醇为0.5~40%,助剂的质量百分比为3-20%。

所述的含咪鲜胺和R-烯唑醇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配剂中含有相应剂型所需的助剂,其中有效成分咪鲜胺为20~50%,R-烯唑醇为1~25%,助剂的质量百分比为3-20%。

咪鲜胺属咪唑类广谱性杀菌剂。对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特效,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虽然不具内吸作用,但它具有一定的传导性。可用于水果保鲜和防治水稻稻曲病、恶苗病、稻瘟病,以及柑橘、辣椒等果树或作物上的炭疽病、叶斑病等。

R-烯唑醇属三唑类杀菌剂,在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抑制脱甲基化作用,从而引起麦角甾醇缺乏,导致真菌细胞膜不正常而死亡。此药持效期长久,并且对人畜、有益昆虫、环境安全。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果树黑星病、小麦等作物白粉病、香蕉、花生等作物叶斑病。

发明者通过对咪鲜胺和R-烯唑醇杀菌特性的细致分析,运用Horsfall法和孙云沛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试验设计及结果处理,最终筛选出两者的最佳配比。

本发明为一种高效杀菌剂,由咪鲜胺和R-烯唑醇复配而成。该复合成分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剂等辅助成分配成包括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悬浮剂、油悬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水分散性粒剂、泡腾片(粒)剂、微胶囊剂等剂型在内的常规剂型使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对水稻稻曲病有更高的防治效果,两药剂之间存在明显增效作用;可代替部分高价位农药品种,并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能提高稻米质量安全;本发明中咪鲜胺和R-烯唑醇均属低等毒性,并且对人畜、有益昆虫、环境安全;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62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