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滚动导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6552.8 | 申请日: | 200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7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娄霆;李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4 | 分类号: | B21B3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88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轧机的线、棒形状的工料导向的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滚动导卫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滚动导卫装置具有摩擦小、产品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点,成为取代滑动导卫的一种必然趋势。为了满足多种尺寸规格的线、棒工料的导向要求,滚动导卫装置通常情况下设置有导辊的间距调节机构,目前常使用的为偏心轴结构和凸轮结构,采用偏心轴结构来调节导辊间距时,一方面偏心轴的加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单独依赖偏心轴来调节导辊间距时其调节范围十分有限;采用凸轮结构时,由于凸轮结构复杂,加工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其刚性较差,易导致导卫装置的稳定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的滚动导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导卫箱体的后端设有与轧件行进方向相垂直且位于水平面内的连动杆及限制该连动杆轴向移动的限位机构,连动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右导轮臂的后端之间设有浮动机构,浮动机构沿连动杆的轴向向内或向外移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在导卫箱体的后端设置一个与轧件行进方向相垂直且位于水平面内的连动杆,受限位机构的限制,该连动杆的轴向移动被限制,只能沿其轴芯进行转动,连动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右导轮臂的后端之间设有浮动机构,浮动机构沿连动杆的轴向向内或向外移动,带动导轮臂的开合,从而实现对导辊开口度的调节,使导辊可以适用于多种尺寸规格的线材和棒料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俯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A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4、图5分别为图3中连动杆与螺纹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3、图4所示,导卫箱体的后端设有与轧件行进方向相垂直且位于水平面内的连动杆20及限制该连动杆20轴向移动的限位机构,连动杆20的两端分别与左、右导轮臂30、40的后端之间设有浮动机构,浮动机构沿连动杆20的轴向向内或向外移动。导卫装置的底部设有截面为燕尾形的滑块90,滑块90在与其配合的滑槽中的限位方向与轧件行进方向一致。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选择滑块90在滑槽中的限位方向与轧件行进方向一致,是为了在轧辊辊径发生变化时,可以方便的调整导卫与轧辊之间的贴合距离。
如图3、图4、图5所示,浮动机构包括连动杆20两端的截面为非圆形截面的一段杆体,该两端分别置于螺纹套50、60内形状与连动杆20两端的截面形状相吻合的孔内,螺纹套50、60的外部分别设有左、右旋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左、右旋螺纹的螺距相同,螺纹套50、60的两外侧端与左、右导轮臂30、40的后端抵靠配合。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连动杆20的非圆形截面及中段均为等截面的正六方形,即连动杆20整体为一个六棱柱形的杆体,这样在调节方便的同时加工起来也比较方便。
如图5所示,限位机构包括连动杆20中段对称设置的挡圈或挡销211、221,挡圈或挡销211、221与导卫箱体的后端的台面部构成沿连动杆20轴向的抵挡配合。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连动杆20中部沿杆的周向开设的两个环形槽21、22,环形槽21、22彼此平行且与连动杆20两端的距离相等,两个环形槽21、22上卡接有挡圈211、221,挡圈211、221与箱体后端的U型支座10构成轴向的抵挡配合。所述的挡圈211、221为开口形式,挡圈211、221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与U型支座10两支座臂11、12之间的间距相吻合,即U型支座10的两支座臂构成箱体后端的台面部,挡圈211、221抵挡在两支座臂11、12的内侧,挡圈211、221与两支座臂11、12构成抵挡配合,将挡圈211、221设成开口形式的,是为了在安装时更为方便,具体讲就是先将连动杆20与螺纹套50、60安装置于U型支座10内,再将开口挡圈211、221卡套在环形槽21、22上。也可以在连动杆20上直接开设二个通孔,在通孔内插入挡销,挡销的长度大于连动杆20的最大处的直径即可,这样通过挡销与U型支座10的两内侧面的配合,同样可以实现连动杆20的轴向限位,采用挡销的形式同样也便于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65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