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照明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6875.7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9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沈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宇欣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9/00 | 分类号: | F21S9/00;F21S9/04;F21V23/00;H02N10/00;F24J2/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28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灯,尤其是一种太阳能照明灯。
背景技术
太阳能路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太阳电池、蓄电池、控制逆变器、光控及计时器、发光体。太阳能路灯是一个自动控制的工作系统,只要设定该系统的工作模式就会自动控制工作。控制模式一般分为三种:光控启动、光控关闭;计时控制启动和计时控制关闭;光控启动、计时控制关闭,我们一般选定该模式工作方式,灯在阳光低到设定值时传感控制启动灯工作,同时进行计时开始。当计时到设定时间时就停止工作。本系统的太阳电池有两种作用:一、在白天为蓄电池充电;二、做光控传感器,用RC元件的充电放电。我们一般采用18瓦或36瓦低压钠灯做为光源,因为其光效在光源中最高。太阳能路灯是理想的道路照明灯具,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它将被广泛利用,使太阳赐给大地的光明在夜晚为人类照明。
普通照明用的白炽灯和卤钨灯虽价格便宜,但光效低(灯的热效应白白耗电),寿命短,维护工作量大,而且一般功率为250瓦。而太阳能灯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采用普通的光电池转化率低,且成本较高,普及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照明灯。
一种太阳能照明灯,主要由灯头、凸透镜组、温差发电器、光敏元件和超级电容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温差发电器是由9-10个温差发电片串联组成,温差发电片由一块半导体热电堆、导热铜片和低温铜片组成,导热铜片外表面较为粗糙,且其各温差发电片的导热铜片位于同一侧,低温铜片位于背光的另一侧,凸透镜组是由多个凸透镜组成,并设有跟踪装置,凸透镜组成的焦点光斑正好全部直接照射于温差发电片的导热铜片侧,使其产生高温温差,导热铜片侧安装有过热保护装置,使其高温不会超过180℃,产生的电压输入超级电容储存,当光敏元件发现光线较弱时会自动打开超级电容给灯头供电。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将温差发电片应用于太阳能照明系统中,凸透镜组聚焦的光线长时间照射可以达到200℃以上的高温,且设有过热保护装置,减少对温差发电片损坏,低温铜片端由于位于背光面,其温度一般不会高,与室温差不多,这使温差发电片可以产生较高的电压,可以满足照明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为太阳能照明灯示意图
其中:1,凸透镜组;2,导热铜片;3,温差发电器;4,灯头;5,低温铜片;6,超级电容;7,光敏元件;8,过热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温差发电器3是由9-10个温差发电片串联组成,温差发电片由一块半导体热电堆、导热铜片2和低温铜片5组成,导热铜片2外表面较为粗糙,且其各温差发电片的导热铜片2位于同一侧,低温铜片5位于背光的另一侧,凸透镜组1是由多个凸透镜组成,并设有跟踪装置,凸透镜组成的焦点光斑正好全部直接照射于温差发电片的导热铜片2侧,使其产生高温温差,导热铜片2侧安装有过热保护装置8,使其高温不会超过180℃,当导热铜片2的温度高于180℃时,凸透镜组会自动将焦点从导热铜片2侧移开,当导热铜片2的温度低于170℃时再次聚焦照射,产生的电压输入超级电容6储存,当光敏元件7发现光线较弱时会自动打开超级电容6给灯头4供电,由于普通温差发电片在60℃温差时会产生3.5V、3A-5A的电量,所以对于聚焦温度(按照温差150℃计算)时会产生80V,3A-5A的电量,即约300W的功率,可以完全满足普通路灯(250W)的照明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温差发电片应用于太阳能照明系统中,凸透镜组聚焦的光线长时间照射可以达到200℃以上的高温,且设有过热保护装置,减少对温差发电片损坏,低温铜片端由于位于背光面,其温度一般不会高,与室温差不多,这使温差发电片可以产生较高的电压,可以满足照明需求,其热电转换效率可超过30%,而且成本较普通光伏电池要低很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宇欣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宇欣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68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