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氨酸锌营养品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7701.2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6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裳;常玉枝;李春雷;张应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304 | 分类号: | A23L1/304;A23L1/305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氨酸 营养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锌的食品营养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组氨酸对成人为非必需氨酸,但对幼儿却为必需氨基酸。在慢性尿毒症患者的膳食中添加少量的组氨酸,氨基酸结合进入血红蛋白的速度增加,肾原性贫血减轻,所以组氨酸也是尿毒症患者的必需氨酸。组氨酸的咪唑基能与Zn2+或其他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促进金属元素的吸收。
目前的补锌食品强化剂硫酸锌、乳酸锌及葡萄糖酸锌,因这类强化剂不易透过细胞膜而被人体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锌又能被吸收且稳定性好的组氨酸锌营养品,既补充了氨基酸和锌。
本发明是组氨酸锌营养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将组氨酸溶解,再加入二价锌盐以合成组氨酸锌粉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方法简单,组氨酸锌既补充了锌又补充了氨基酸,克服了乳酸锌、葡萄糖酸锌等此类营养强化剂生物利用率低的缺点,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符合人体吸收的机制和特点,且与体内的铁、钙等微量元素不发生拮抗作用,进而提高了人体对锌的吸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组氨酸的红外光谱图,图2为组氨酸锌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是组氨酸锌营养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将组氨酸溶解,再加入二价锌盐以合成组氨酸锌粉末。
组氨酸与二价锌盐的摩尔比为1∶2~4∶1。合成时反应温度为40℃~80℃。合成时pH值为4.5~6.5。合成时反应时间为50分钟。
下面结合更为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展开本发明。
实施例1:
按组氨酸∶二价锌盐=2∶1的比例称取组氨酸及二价锌盐,将其溶解,调节pH值为4.5,用水浴加热,反应温度为40℃,反应持续50分钟,趁热过滤,将溶液浓缩至近干,加无水乙醇以产生白色沉淀,采用离心分离,将沉淀干燥,既得组氨酸锌粉末。
实施例2
按组氨酸∶二价锌盐=1∶1的比例称取组氨酸及二价锌盐,将其溶解,调节pH值为5,用水浴加热,反应温度为50℃,反应持续50分钟,趁热过滤,将溶液浓缩至近干,加无水乙醇以产生白色沉淀,采用离心分离,将沉淀干燥,既得组氨酸锌粉末。
实施例3:
按组氨酸∶二价锌盐=3∶1的比例称取组氨酸及二价锌盐,将其溶解,调节pH值为6.5,用水浴加热,反应温度为70℃,反应持续50分钟,趁热过滤,将溶液浓缩至近干,加无水乙醇以产生白色沉淀,采用离心分离,将沉淀干燥,既得组氨酸锌粉末。
实施例4:
按组氨酸∶二价锌盐=4∶1的比例称取组氨酸及二价锌盐,将其溶解,调节pH值为5.5,用水浴加热,反应温度为80℃,反应持续50分钟,趁热过滤,将溶液浓缩至近干,加无水乙醇以产生白色沉淀,采用离心分离,将沉淀干燥,既得组氨酸锌粉末。
实施例5:
按组氨酸∶二价锌盐=1∶2的比例称取组氨酸及二价锌盐,将其溶解,调节pH值为4.5,用水浴加热,反应温度为60℃,反应持续50分钟,趁热过滤,将溶液浓缩至近干,加无水乙醇以产生白色沉淀,采用离心分离,将沉淀干燥,既得组氨酸锌粉末。
如图1所示,组氨酸中的氨基(-NH2)的伸缩振动引起的3443.63cm-1的特征吸收和自由羧基(CO2-)的伸缩振动引起的1633.16cm-1、1587.98cm-1特征吸收均十分明显。
如图2所示,当组氨酸与锌螯合后螯合物的红外光谱显示,氨基的特征吸收仍然发生了红移,红移至3419.49cm-1,同时,羧基的特征吸收红移至1606.10cm-1、1385.48cm-1处,这是因为组氨酸的氨基和羧基氧参与配位形成螯合物的结果,因而证明了组氨酸锌的生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7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