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骑乘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7833.5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5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雅德;冈田健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6/00 | 分类号: | B62J6/00;B62J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骑乘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包含反射灯泡发出的灯光的反射器、以及透射灯光的透镜的照明器的骑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在机动摩托车等骑乘型车辆中,具备装有通过电流流动来发光的灯泡的照明器。例如,在一般的机动摩托车中,具备灯泡的尾灯单元被配备在机动摩托车的后端部。
在配备了这样的尾灯单元的机动摩托车中,已知从车体拉出整个尾灯单元后更换灯泡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37656号公报(第6页,图6)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照明器中、具体来讲在尾灯单元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在更换灯泡时,必须将整个尾灯单元从车体拉出,灯泡的更换操作麻烦。
另一方面,为了简化灯泡的更换操作,考虑不使整个尾灯单元而仅使透射灯光的透镜可装拆,但是,存在以下问题,即,如果仅使透镜可装拆,那么,照明器的外观品质和防水性就会受到损坏。
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发明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装有灯泡的照明器的情况下,不会损坏照明器的外观品质和防水性、更加容易地更换灯泡的骑乘型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主旨在于,一种具备照明器(尾灯单元44)的骑乘型车辆(机动摩托车10),该照明器包括:设置有通过电流流动进行发光的灯泡(灯泡60),且对所述灯泡发出的灯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器(反射器部44);和透射所述灯光的透镜(透镜42),其中,所述反射器具有向与所述灯光的照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的第一凹状部(凹状部44a),所述透镜以能够沿着所述照射方向拉出的方式与所述反射器配合,且具有向从所述反射器拉出所述透镜的拉出方向(方向D1)凹陷的第二凹状部(凹状部42a),在所述透镜安装在所述反射器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凹状部与所述第一凹状部重叠,所述透镜能够拉出,直到在所述第一凹状部与所述第二凹状部之间形成所述灯泡能够通过的开口部(开口部40a)。
按照上述这样的骑乘型车辆,透镜能够拉出,直到在第一凹状部与第二凹状部之间形成灯泡能够通过的开口部。因此,与从车体拉出整个照明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灯泡的操作。
在透镜安装在反射器的状态下,第二凹状部与第一凹状部重叠,因此,能够维持照明器的外观品质和防水性。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骑乘型车辆,在具备装有灯泡的照明器的情况下,能够不损坏照明器的外观品质和防水性,更加容易地更换灯泡。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相关联,其主旨在于,沿着所述第一凹状部的轮廓(轮廓线L1)是圆弧状。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相关联,其主旨在于,沿着所述第二凹状部的轮廓(轮廓线L2)是圆弧状。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相关联,其主旨在于,所述第二凹状部的与所述灯泡对应的区域(区域A1)凹陷最深。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相关联,其主旨在于,所述第一凹状部和所述第二凹状部形成在所述照明器的底面部(底面部40b)。
本发明的第六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相关联,其主旨在于,所述透镜在所述反射器的外侧覆盖所述反射器,且沿着所述反射器滑动,所述反射器具有用于嵌入所述第二凹状部的嵌合部(嵌合部44c)。
本发明的第七特征与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相关联,所述嵌合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凹状部对置的对置部分(下侧密封部件44d),所述对置部分是按照所述第二凹状部的形状的凹状。
本发明的第八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七特征相关联,其主旨在于,所述照明器具有沿着所述对置部分的第三凹状部(凹状部44b),所述第三凹状部设置在比所述对置部分更靠向所述透镜对所述反射器的插入方向(方向D2)侧。
本发明的第九特征与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相关联,其主旨在于,所述骑乘型车辆具备卡止沿着所述照射方向被拉出的所述透镜的卡止部(后缘部341d、后缘部342a),所述卡止部在所述透镜与所述反射器配合的范围内卡止所述透镜。
本发明的第十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九特征相关联,其主旨在于,所述骑乘型车辆具备车体盖(后盖34),所述卡止部设置在所述车体盖上。
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与本发明的第十特征相关联,其主旨在于,所述透镜具有向所述车体盖突出的凸部(凸部42b),所述车体盖卡止所述凸部。
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相关联,其主旨在于,所述灯泡能够通过沿着所述照射方向拉出而从所述照明器拆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78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级玻璃层压方法
- 下一篇: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轨道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