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8047.7 | 申请日: | 200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4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五十岚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00 | 分类号: | G01K7/00;G01K7/01;G01K7/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欣亭;王丹昕 |
地址: | 日本千叶***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半导体电路的温度特性的温度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图11是传统温度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该温度检测电路由正电源端子001、负电源端子002、基准电压 电路200、温度传感器电路300、比较器400、及输出端子700构成。
基准电压电路200的负极与负电源端子002连接,以正极作为输 出端子101,与比较器400的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在规定温度下输出 与温度传感器电路300的输出电压相等的参考电压。
温度传感器电路300由恒流源310和二极管320构成,恒流源310 的一端与正电源端子001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320的阳极连接,二 极管320的阴极与负电源端子002连接,二极管320以阳极作为输出 端子100与比较器400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输出具有随温度上升 而降低的特性的电压。
比较器400的输出端子与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子700连接,对 基准电压电路200的参考电压和温度传感器电路300的输出电压进行 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负电源电位或正电源电位。
接着,就该温度检测电路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12的V100是温度传感器电路300的输出端子100的电压,V101 是基准电压电路200的输出端子101的电压。当温度低于规定温度时, 输出电压V100大于参考电压V101,因此比较器400输出正电源电位。 当温度高于规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电路300的输出电压V100小于 参考电压V101,因此比较器400输出负电源电位。因而,该温度检 测电路在规定温度下进行切换输出逻辑的工作,可检测出规定温度 (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139194号)。
在此,参考电压V101被调整为在规定温度下与温度传感器电路 300的输出电压V100相等,但即便在调整后也出现图中的ΔV那样的 偏差。
该参考电压V101的偏差ΔV在温度检测电路中成为引起检测温 度的偏差ΔT的因素。于是,在传统温度检测电路中,通过使恒流源 310具有负温度特性或增加二极管320的串联连接数目,来使输出电 压V100的温度梯度陡峭,以抑制参考电压V101的偏差ΔV对检测温 度的偏差ΔT产生的影响。
在温度检测电路中,当变更检测的温度时,一般变更基准电压电 路200的参考电压V101,而不更改温度传感器电路300的特性。
但是,在上述的温度检测电路中,如图13所示,当考虑两个规 定温度Tx和Ty的场合,在温度低于Tx的Ty时的参考电压V101y 的电位高于V101x。即,规定温度的设定范围越向低温侧扩大,输出 电压V100和参考电压V101就越高,存在使温度检测电路的最低工作 电压上升的问题。相反,在利用具有正温度梯度的温度传感器电路的 场合,规定温度的设定范围越向高温侧扩大,输出电压V100和参考 电压V101就越高,存在使温度检测电路的最低工作电压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传统技术的上述问题构思而成,其目的在于即便扩大 检测温度范围的场合也抑制最低工作电压的上升。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温度检测电路采用如下结构。
一种温度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对应于温度的输出电 压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输出参考电压的基准电压电路;比较所述温度 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比较电路;以及输入控制信 号和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信号,输出以规定温度为界反相的检测信号 的逻辑电路,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路具有调整所述输出电压的特 性的功能,所述逻辑电路具有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在所述比较电路的输 出信号的有效范围内使检测信号反相的功能。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温度检测电路,由于温度传感器电路具有调整输出 电压特性的功能,且逻辑电路具有根据控制信号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信 号的有效范围内使检测信号反相的功能,即便扩大检测温度范围的情 况下也能抑制最低工作电压的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温度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电路中的温度传感器电路 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温度传感器电路的特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电路的工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精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80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磁性部件的低轮廓分层线圈和芯
- 下一篇:全内反合色棱镜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