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冲弹片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8127.2 | 申请日: | 2009-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5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文;张逸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18 | 分类号: | F16F1/18;F16F15/073;H05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弹片 应用 电子 装置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弹片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避免组件受到应力破坏的缓冲弹片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现今市面上常见的电子装置中,是将许多精密的零组件设置在一主板上,并直接将主板固定于壳体上。例如在笔记型计算机中,将南北桥芯片、中央处理器等芯片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且将印刷电路板直接锁固在外壳上。
然而,电子装置在接下来的组装、包装或运送的过程,或是使用者在使用电子装置的时候,容易让电子装置遭受到碰撞。当电子装置受到碰撞或受到外力作用时,电子装置的壳体易发生变形,甚至是发生主板与壳体的相对位移。由于传统上直接将主板固定在壳体上的方式,会直接将碰撞、壳体变形所产生的应力直接传递至主板上,因而导致主板弯曲的现象。更严重的情形,会使主板上焊接组件的焊料裂开,甚至是造成主板断裂。如此一来,大大影响了电子装置的耐撞性,并且降低了产品良率,相对提高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缓冲弹片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利用缓冲弹片中的多个弹性臂来缓冲电子装置中壳体及电路板的相对位移,以避免相对位移导致组件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缓冲弹片,其是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中。缓冲弹片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连接部以及多个弹性臂。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以连接于电子装置的一壳体及一电路板。此些弹性臂设置于两连接部之间,各弹性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用以缓冲壳体相对于电路板的位移。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首先,提供一缓冲弹片,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连接部及多个弹性臂。此些弹性臂设置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之间。各弹性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接着,连接第二连接部至一电路板的一贯孔周围的表面。然后,连接第二连接部至电路板之后,连接一壳体至第一连接部。
本发明的缓冲弹片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利用连接于两连接部之间的多个弹性臂,缓冲电子装置中壳体相对于电路板的位移,使得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应力可以得到缓冲,进而避免组件受到应力作用导致形变、弯曲甚至破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缓冲弹片的立体图。
图2A绘示图1中缓冲弹片的俯视图。
图2B绘示图2A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5绘示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电路板的剖面图。
图6绘示缓冲弹片连接于壳体及电路板的剖面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缓冲弹片的俯视图。
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缓冲弹片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0:缓冲弹片 111:第一连接部
111a:第一连接部的内侧边缘 111b:第一连接部的外
112:第二连接部 侧边缘
112b:第二连接部的外侧边缘 112a:第二连接部的内
130:定位部 侧边缘
210:壳体 120:弹性臂
210b:下壳体 200:电子装置
220:电路板 210a:上壳体
230:固定件 210c:锁固孔
711:第一连接部 220a:贯孔
720:弹性臂 700:缓冲弹片
800:缓冲弹片 712:第二连接部
812:第二连接部 730:定位部
830:定位部 811:第一连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81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储运结晶料罐车的加热型安全止流底阀
- 下一篇:一种永磁悬浮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