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母弹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8815.9 | 申请日: | 2009-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3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马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栋栋 |
主分类号: | B64F1/06 | 分类号: | B64F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4000 河北省高碑店市东大***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母 弹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射器,特别是一种用于航空母舰上的弹射舰载飞机的航母弹射器,也可用于战时陆地机场飞机跑道被炸毁后的飞机临时起飞平台。
背景技术
大吨位、载弹量大的军用飞机或军用预警飞机,起飞时需要较长的跑道,以使飞机达到一定速度后才能够升空,而航空母舰上的甲板不可能做的如此长,为了使飞机能够在较短的距离顺利升空,目前世界上现有航母所采取的使飞机起飞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如俄罗斯的滑跃式:即在航母上飞机跑道的末段,将甲板做成翘起一个角度,以利于飞机升空,即使这样,使用的飞机也要有足够大的推力才可使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所以飞机自重不能太大,载弹量也要有所控制。
另一种是如目前只有美国可以制造的弹射式:其弹射器的原理是沿飞机跑道方向设置一个(或两个并联)的长气缸,气缸壳体沿轴向方向具有开口,活塞上有一凸起从该开口处伸出用于推动甲板上的飞机。当高压气体(航母上使用的气体是蒸汽)从气缸壳体的后端进入后,气体推动活塞向前运动,活塞又通过其上的凸起推动飞机,使飞机加速达到起飞速度后升空。弹射起飞的优点是:推力大,加速度大,可适用于大吨位,载弹量大的飞机。
但该弹射器存在明显缺点:由于高压气体是从气缸壳体的一端(后端)进入的,虽然气体在不断地进入气缸,而活塞却不断向前运行,故活塞后侧的缸室容积在不断增大,所以最新的、气压最大的位置是在气缸壳体远离活塞的那个进气端,而不是在活塞处,该进气端处与渐行渐远的活塞之间的气体就形成了一段缓冲区,这就是为什么弹射器长度越长,活塞运行离进气端越远,效率越低的原因。
其道理正像用铁锤敲击一块钢板,钢板表面会出现砸痕,而如果在铁锤与钢板之间垫入一块软木或橡皮等缓冲软体后,再敲击,钢板就不会出现损伤一样。
无论任何气体,只要是气体就是可以被压缩的,是有弹性的,气缸进气端与活塞之间的气体,正如铁锤与钢板之间的缓冲软体,故运行中的活塞所获得的压力并不是气体的最大压力,即不是气缸进气端处的气压。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如当汽车的轮胎没有气了,要用气泵充气,当气泵储气筒的充气管与轮胎的进气口(气门芯)相接后,轮胎的气压并不是一下就能够达到规定的使用气压,而是从零逐渐上升的,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打足。
而对于长达数十米(有的近百米)、直径至少1.5米的现有弹射器的气缸,是很难在要求飞机起飞的数秒内充足气(充气的缸室内气压达到平衡)的,所以渐行渐远的活塞处所获得的压力,绝不是气体的最大压力,即不是进气端处的气压,物理学的流体力学中帕斯卡原理所说的:“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力可以等值传递到液体内各点。”是针对容积不变的、压力已达到平衡的流体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容积在不断增大的、压力没有达到平衡的流体而言的。
由于活塞处获得的不是最大气压,就更不允许气缸内的气体出现泄漏而使气压下降,但气缸壳体轴向方向的开口是很难密封严的。
故现有弹射器效率低下、维修困难,寿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及维修的航母弹射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航母弹射器,包括沿飞机跑道方向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包括固定于舰身的、具有沿轴向方向开口的气缸壳体和与所述气缸壳体滑动配合的活塞,以及用于密封所述气缸壳体开口处的密封装置,所述活塞具有从所述气缸壳体开口处的所述密封装置中伸出,用于推动甲板上飞机的活塞凸起,在所述气缸壳体内位于所述活塞的前、后两侧具有前缸室和后缸室,所述气缸壳体的前部具有可连通所述前缸室和大气的放气口及用于使所述活塞回位的回位进气口,所述气缸壳体的后部具有可连通所述后缸室和大气的出气口,所述放气口、回位进气口、出气口各自均具有开关;该航母弹射器还包括与所述活塞连接的具有进气口的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具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活塞具有连通所述后缸室和所述进气通道的活塞气道,所述进气口具有开关。
本发明航母弹射器,其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位于气缸壳体开口处的拉链,以及用于将所述拉链固定在气缸壳体开口处的压条,所述拉链具有两个相对的拉链滑动件,所述两个相对的拉链滑动件位于所述活塞凸起的前、后两侧并与活塞连接。
本发明航母弹射器,其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在所述气缸壳体开口处具有沿轴向方向的两个相对的凹槽和与所述两个相对的凹槽滑动配合的环形密封带,以及在所述活塞推、拉所述环形密封带的两端时可使所述环形密封带自如运行的定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栋栋,未经马栋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88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