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和木塑芯层材料共挤型材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8819.7 | 申请日: | 2009-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7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广武 |
主分类号: | B32B27/20 | 分类号: | B32B27/20;B32B7/04;B32B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301 河北省大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sa pmma pvdf 面层 材料 木塑芯层 共挤型材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木塑制品。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200710019097。0《一种双层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公开了一种双层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它的内层芯体为粗木粉或农业秸秆粉与废旧塑料复合而成,外层由纯木粉和新品塑料复合而成,外层厚度大于等于3mm。
中国专利200610047160.7《共挤蓄光型自发光塑料异型材及其生产方法》共挤蓄光型自发光塑料异型材,通过基材树脂与含有蓄光型自发光材料的树脂熔融共挤的生产方法生产PVC/PVC或PMMA/PVC蓄光型自发光塑料异型材。通过共挤机的主机进行PVC基材的加工;通过辅机进行蓄光型自发光型PVC共混料或蓄光型自发光型PMMA共混料或含有蓄光型自发光材料的塑料母粒和基材树脂共混料的加工,经主机、辅机加工后的熔融态物料在口模处实现粘结、成型,后经冷却、定型而成。
上述专利没有涉及木塑芯层材料和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通过共挤制造木塑制品。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1、采用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和木塑芯层材料共挤制造或压铸制造组合产品,提高木塑芯层材料的外观和抗老化性能,解决添加木粉的木塑芯层材料色彩不匀和易退色问题。2、采用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和木塑芯层材料共挤制造或压铸制造组合产品,通过木塑材料线膨胀低的特性,降低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3、通过面层材料与木塑芯层材料的镶嵌或面层材料与木塑芯层材料间添加胶层或偶联层,提高面层材料与木塑芯层材料的连接强度,防止分层。
本发明提出的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和木塑芯层材料共挤型材,包括:面层材料,木塑芯层材料,附料,木塑制品由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和木塑芯层材料共挤制造。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设置在木塑芯层材料外表面或内表面或内表面和外表面是面层材料,中间是木塑芯层材料。
依据制品结构和大小不同,面层材料厚度控制在0.2-3mm。
为增加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和木塑芯层材料的连接强度,面层材料凸筋插入木塑芯层材料凹槽内或面层材料燕尾凸筋镶嵌进木塑芯层材料燕尾凹槽内。
为增加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和木塑芯层材料的连接强度,面层材料与木塑芯层材料间是胶层,胶将面层材料与芯层材料连接成一体,例如:面层材料是PVDF,胶是丙烯酸烷基酯,芯层材料是木塑,丙烯酸烷基酯将面层材料PVDF与芯层材料木塑粘在一起,解决了面层材料PVDF与木塑芯层材料不粘的难题。
为增加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的灭菌功能和抗老化功能,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内添加面层材料重量的0.5-10%的纳米Ag颗粒或纳米TiO2颗粒或纳米ZnO颗粒或纳米SiO2颗粒或纳米SnO2颗粒。
为增加木塑芯层材料抗裂性能,抗压性能,抗冲击性能,降低线膨胀系数,木塑芯层材料内添加1%-20%的纤维材料,纤维材料包括:玻璃纤维,植物纤维,树脂纤维。
为增加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的美观性能,面层材料表面压制花纹或贴膜。
本发明的优点是:1、ASA或PMMA或PVDF面层材料提高木塑芯层材料抗老化性能和外观性能,性价比高。2、面层材料凸筋插入木塑芯层材料凹槽内,防止面层材料与木塑芯层材料分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具有本发明特征的ASA面层材料与木塑芯层材料共挤制造的木塑墙板断面结构图。
图2是具有本发明特征的PVDF面层材料与丙烯酸脂偶联层材料和木塑芯层材料共挤制造的木塑墙板断面结构图。
图3是具有本发明特征的三层共挤木塑板断面结构图。
图4是具有本发明特征的PMMA面层材料与木塑芯层材料共挤制造的木塑型材断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广武,未经王广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88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