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压液体补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9508.2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窦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窦少春 |
主分类号: | F03B17/02 | 分类号: | F03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补偿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负压进行液体补偿的负压液体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浮体m在空气中下降、在液体中上浮的示意图,一个密度小于水但远大于空气的物体M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会在高H处作自由落体运动,反之,在浮力作用下,浮体m会在水深h处作离开地心的上浮运动。
如果让这一对力(重力和浮力)结合起来,让浮体m在浮力作用下上升至高H处并转移到空中来,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至深h处再转移到液体中去,实现运动。
公知的托里拆利实验中使用的水银柱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高度是76厘米,如图2所示,为公知的托里拆利实验示意图,水柱的高度为10.33米,水柱直径可以大到几十厘米数量级。
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利用负压进行液体补偿的负压液体补偿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负压液体补偿装置,以实现重力和浮力的结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压液体补偿装置,包括:
第一箱体,该箱体顶部具有上通孔,底部具有下通孔;
上密闭门,密闭设置在所述上通孔外侧;
下密闭门,密闭设置在所述下通孔外侧;
抽气管道,该抽气管道通过上密闭门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导通,用于抽取所述第一箱体内的气体;
第二箱体,置于所述下通孔的下方,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液体导通。
上密闭门内与上通孔之间具有密封用的膨胀和收缩时直径可变的第一密封圈。下密闭门内与下通孔之间具有密封用的膨胀和收缩时直径可变的第二密封圈。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上密闭门密闭所述上通孔。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下密闭门密闭所述下通孔。所述抽气管道上具有电磁阀,用于在真空泵抽气时控制所述抽气管道的开合。所述下通孔连接有喇叭口状的导向装置。所述第一箱体为圆柱形,直径大于5米,高度大于8米,并且灌注有水。
因此,本发明的负压液体补偿装置实现了重力和浮力的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浮体m在空气中下降、在液体中上浮的示意图;
图2为公知的托里拆利实验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第一工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A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第二工作示意图之一;
图7B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第二工作示意图之二;
图7C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第二工作示意图之三;
图8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9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0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11A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第三工作示意图之一;
图11B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第三工作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负压液体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包括第一箱体1,该箱体顶部具有上通孔11,底部具有下通孔12;上密闭门21,密闭设置在上通孔11外侧;下密闭门22,密闭设置在下通孔12外侧;抽气管道3,该抽气管道3通过上密闭门21与第一箱体1相导通,用于抽取第一箱体1内的气体;第二箱体4,置于下通孔12的下方,与第一箱体1内的液体导通。
另外,上密闭门21内与上通孔11之间具有密封用的膨胀和收缩时直径可变的第一密封圈210,下密闭门22内与下通孔12之间具有密封用的膨胀和收缩时直径可变的第二密封圈220。第一密封圈210在一个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压缩空气的进气和放气来控制第一密封圈210的直径;第二密封圈220也可以在一个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压缩空气的进气和放气来控制第二密封圈220的直径。由此也可以利用一个控制器和一个三通气阀来实现。还包括第一控制器51,用于控制上密闭门21密闭所述上通孔11,第二控制器52,用于控制下密闭门22密闭下通孔12,抽气管道3上具有电磁阀6,用于在真空泵抽气时控制抽气管道3的开合,下通孔12连接有喇叭口状的导向装置120。第一箱体1为圆柱形,直径大于5米,高度大于8米,并且灌注有水高度最佳为9.02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窦少春,未经窦少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95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TCP短连接的SOAP客户端协议封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聚酯反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