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能共振经络穴位气疗干蒸房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9868.2 | 申请日: | 200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1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威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威利 |
主分类号: | A61H33/06 | 分类号: | A61H33/06;A61H39/04;A61N1/44;A61N5/06;E04H1/12;E04B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振 经络 穴位 气疗干蒸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理疗保健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对足部、臀部、背部、颈部具有经络穴位按摩、磁气疗效的波能共振经络穴位气疗干蒸房。
背景技术
桑拿气疗/干蒸房是人们健身养生日常生活中常常光顾的保健房之一,气疗/干蒸房的木料选用与款式美观大方舒适相结合是人们首选条件,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气疗房/干蒸房种类繁多,品种齐全,琳琅满目,在选材方面,大多用木头、橡胶、塑料材料制作而成;在结构上只讲求温度及蒸气效果,不能满足人们对健身强身、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于一身的多重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给桑拿业带来生机与机遇,人们都在寻找根据气疗/干蒸房的特点,尽可能满足人们清除疲劳,健身强身的强力愿望,选择款式新颖,使用舒适,又有益身心健康,加强气血运行,增加新陈代谢,消除日常工作中疲劳与烦恼,目前出现在市场上的桑拿气疗/干蒸房,只对提高温度,增加排汗功能方面考虑,功能单一,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欲的愿望。
发明人在长期开发研究桑拿气疗/干蒸房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惊奇发现特定结构与现代尖端新材料密切科学结合在气疗/干蒸房的地面、墙面和板凳的结构和材料,与我国中医学科学理论、穴位针灸疗法、脚疗按摩以及气功健身强身的气血运行有着内在联系,在反复实践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材料,与中医学理论科学结合取得前人从未有过的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新一代波能共振经络穴位(桑拿)气疗干蒸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经发明人多年从事桑拿气疗/干蒸房开发研究和长期的生产实践,以及市场需求调研,开发出一种独特结构与尖端科学材料密切科学结合并与人体工学相吻合,使用舒适,兼备足部、臀部、背部、颈部经络穴位按摩消除疲劳,健身强身的波能共振经络穴位气疗干蒸房。
本发明提供的波能共振经络穴位气疗干蒸房,包括木地板层;四周墙面层,为夹层木板墙板,中间为保温材料,各墙面层之间由木螺丝固定密封;顶盖,为夹层木板墙板,中间为保温材料,通过木螺丝固定密封在四周墙面层上;桑拿炉,设在气疗干蒸房的一侧地板上,四周没有护栏;防爆灯,设在桑拿炉上方的墙面上;木格子进风口,设在防爆灯同一墙面下方;板凳,设在气疗干蒸房的另一侧地板上;沙漏及温度湿度计设在板凳上方面墙上,白松门设在正面墙面处;滑动小门设在与正面墙面正对面的一侧上方墙面上;在所述木地板层面层上、板凳面层上以及四周内墙面层上交替间隔涂敷条状掺合远红外线精细粉或远红外线亚纳米粉或远红外线纳米粉的木料涂装漆和掺合负离子精细粉或负离子亚纳米粉或负离子纳米粉的木料涂装漆,其中木料涂装漆与远红外线精细粉或远红外线亚纳米粉或远红外线纳米粉的重量比为20∶1至1∶1,优选为5∶1,木料涂装漆与负离子精细粉或负离子亚纳米粉或负离子纳米粉的重量比为25∶1至1∶3,优选为2∶1,各处涂装漆的涂敷厚度均为0.05至2毫米,优选为0.5至1.5毫米;在所述木地板面层上的木料涂装漆上、板凳面层木料涂装漆面上及靠板凳处靠近木地板那一半墙面的墙面层木料涂装漆面上都没有由橡胶和/或塑料掺合远红外线精细粉或远红外线亚纳米粉或远红外线纳米粉及负离子精细粉或负离子亚纳米粉或负离子纳米粉经压模、注塑或压塑而成凸起,规则或不规则排列嵌入或接着在木地板、墙面板及板凳面上,凸起形状呈半月形、圆柱形、方形或棱形凸起等,优选为半月形或圆柱形凸起,凸起的立体形状的顶面呈弧形曲面,距底平面有一定距离,该凸起中心线处厚度为2.0至15.0毫米,所述木地板面层及墙面层上凸起中心线处厚度优选为11.0毫米,所述板凳面层上凸起中心线处厚度优选为7.0毫米;其中橡胶和/或塑料与掺合的远红外线精细粉或远红外线亚纳米粉或远红外线纳米粉和负离子精细粉或负离子亚纳米粉或负离子纳米粉的重量比为5∶1至20∶1,优选为10∶1,远红外线精细粉或远红外线亚纳米粉或远红外线纳米粉与负离子精细粉或负离子亚纳米粉或负离子纳米粉重量比为5∶1至1∶3,优选为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威利,未经陈威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98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聚酸改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 下一篇:含有噁草酮的除草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