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灵敏度制栅云纹干涉仪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9932.7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7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戴福隆;谢惠民;王庆华;王怀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B11/02;G02B17/08;G02B6/26;G02B7/182;G02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敏度 制栅云纹 干涉仪 | ||
1.一种多灵敏度制栅云纹干涉仪,包括:激光器(1)、分光耦合器(2)、干涉光路系统(3)、图像采集系统(4)以及加载及六维调节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涉光路系统(3)中含有制作u场光栅的光路、测量u场位移的光路、制作v场光栅的光路和测量v场位移的光路,其中制作u场光栅的光路依次通过分光耦合器(2)中的开关控制器(6)、第一光纤耦合器(7)后,经第一光纤分光器(11)分光,分两束分别进入干涉光路系统(3),一束依次经过u场制栅第一反射镜(15)、u场制栅第一楔形反射镜(20)、u场制栅第一准直透镜(22)后入射到试件(40)表面,另一束依次经过u场制栅第二反射镜(16)、u场制栅第二楔形反射镜(19)、u场制栅第二准直透镜(21)后入射到试件(40)表面;
所述测量u场位移的光路依次通过分光耦合器(2)中的开关控制器(6)、第二光纤耦合器(8)后,经第二光纤分束器(12)分光,分两束分别进入干涉光路系统(3),一束依次经过u场测量第一反射镜(17)、u场测量第一准直透镜(24)、u场测量第一平面反射镜(26)后入射到试件(40)表面,另一束依次经过u场测量第二反射镜(18)、u场测量第二准直透镜(23)、u场测量第二平面反射镜(25)后入射到试件(40)表面;
所述制作v场光栅的光路依次通过分光耦合器(2)中的开关控制器(6)、第三光纤耦合器(9)后,经第三光纤分束器(13)分光,分两束分别进入干涉光路系统(3),一束依次经过v场制栅第一反射镜(27)、v场制栅第一楔形反射镜(32)、v场制栅第一准直透镜(34)后入射到试件(40)表面,另一束依次经过v场制栅第二反射镜(28)、v场制栅第二楔形反射镜(31)、v场制栅第二准直透镜(33)后入射到试件(40)表面;
所述测量v场位移的光路依次通过分光耦合器(2)中的开关控制器(6)、第四光纤耦合器(10)后,经第四光纤分束器(14)分光,分两束分别进入干涉光路系统(3),一束依次经过v场测量第一反射镜(29)、v场测量第一准直透镜(36)、v场测量第一平面反射镜(38)后入射到试件(40)表面,另一束依次经过v场测量第二反射镜(30)、v场测量第二准直透镜(35)、v场测量第二平面反射镜(37)后入射到试件(40)表面;
制作u场光栅的光路、测量u场位移的光路、制作v场光栅的光路和测量v场位移的光路在试件(40)表面发生干涉形成干涉图像,经场镜(39)被图像采集系统(4)采集;从u场制栅第一准直透镜(22)、u场制栅第二准直透镜(21)、v场制栅第一准直透镜(34)、v场制栅第二准直透镜(33)出来的光线以角度α入射到试件(40)表面,从u场测量第一平面反射镜(26)、u场测量第二平面反射镜(25)、v场测量第一平面反射镜(38)、v场测量第二平面反射镜(37)出来的光线以角度θ入射到试件(40)表面,角度α和角度θ满足关系Sinθ=2Sinα。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灵敏度制栅云纹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光耦合器(2)中的开关控制器(6)、第一光纤耦合器(7)、第二光纤耦合器(8)、第三光纤耦合器(9)、第四光纤耦合器(10)被封装在一个暗盒子里。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灵敏度制栅云纹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涉光路系统(3)中的u场制栅第一反射镜(15)、u场制栅第二反射镜(16)、u场测量第一反射镜(17)、u场测量第二反射镜(18)、u场制栅第二楔形反射镜(19)、u场制栅第一楔形反射镜(20)、u场制栅第二准直透镜(21)、u场制栅第一准直透镜(22)、u场测量第二准直透镜(23)、u场测量第一准直透镜(24)、u场测量第二平面反射镜(25)、u场测量第一平面反射镜(26)布置在yz平面内,v场制栅第一反射镜(27)、v场制栅第二反射镜(28)、v场测量第一反射镜(29)、v场测量第二反射镜(30)、v场制栅第二楔形反射镜(31)、v场制栅第一楔形反射镜(32)、v场制栅第二准直透镜(33)、v场制栅第一准直透镜(34)、v场测量第二准直透镜(35)、v场测量第一准直透镜(36)、v场测量第二平面反射镜(37)、v场测量第一平面反射镜(38)布置在zx平面内,场镜(39)布置在xy平面内,上述部件被封装在一个暗箱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99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