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接装置的防松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6495.1 | 申请日: | 200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协达车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5/04 | 分类号: | F16B35/04;B60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接装置的防松结构设计,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利用缓冲区于螺纹部上所形成的牙距差,而于螺接单元的螺纹部与轮圈上的螺帽结合时,能对缓冲区施以拉伸、收缩或扭转,如此令缓冲区产生弹性应力及扭力,致使螺纹部可以稳固与螺帽结合的螺接装置的防松结构,进一步达到防止松脱的功效。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螺接单元如自行车的辐条,其与轮圈的螺帽结合时,为了要具有防止松脱的效果,不外乎采用点防拆胶水或是使用耐脱落塑料漆的外加涂布方式加以粘固,但以前述方式组装时,一旦组装固定完成之后,通常无法任意拆卸或放松再进行调整。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缺陷与不便,有业者又设计出一种防松的辐条结构(如图5所示),该辐条4至少包括有一中段部41、一设于中段部41一端的头部42及一设于中段部41另一端呈弯曲状的螺纹部43,一旦开始组装,可将辐条4的头部42与轮毂(图未示)结合,并将呈弯曲状的螺纹部43与轮圈(图未示)上的螺帽结合,借该螺纹部43与该螺帽的结合,同样具有防止松脱的效果。
但受组装时的高张力影响,原本已经弯曲的螺纹部43又为螺接时的外力所拉直,进而造成该呈弯曲状的螺纹部43丧失防止松脱的效果而形同功能虚设,再加上该螺纹部43于组装时会损坏螺帽的内螺牙,因此其呈弯曲状设计,实际使用时并无法确实具有防止松脱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接装置的防松结构,可利用缓冲区于螺纹部上所形成的牙距差,而于螺接单元的螺纹部与轮圈上的螺帽结合时,能对缓冲区施予拉伸、收缩或扭转,如此令缓冲区产生弹性应力及扭力,致使螺纹部可以稳固与螺帽结合,进一步达到防止松脱的功效,避免现有螺接单元缺陷持续存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接装置的防松结构,包含一具有中段部、头部及螺纹部的螺接单元以及一环设于螺纹部上且邻近螺接单元一端缘的缓冲区。
具体的说,本发明的螺接装置的防松结构包含有:
一螺接单元,至少包括有一中段部、一设于中段部一端的头部及一设于中段部另一端的螺纹部;以及
一缓冲区,环设于螺纹部上且邻近螺接单元的一端缘。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螺接装置的防松结构确能有效改进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可利用缓冲区于螺纹部上所形成的牙距差,而在螺接单元的螺纹部与轮圈上的螺帽结合时,能对缓冲区施以拉伸、收缩或扭转,使缓冲区产生弹性应力及扭力,从而使螺纹部可以稳固与螺帽结合,进一步达到防止松脱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与螺帽的结合运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现有螺接单元的侧视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本发明
螺接单元1 中段部11
应力消除区111 头部12
螺纹部13 缓冲区2、2a
螺帽3 内螺纹部31
角度a
现有技术
辐条4
中段部41
头部42
螺纹部43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与螺帽的结合运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一种螺接装置的防松结构,至少包含有一螺接单元1以及一缓冲区2。
上述螺接单元1至少包括有一中段部11、一设于中段部11一端的头部12及一设于中段部11另一端之螺纹部13。
该缓冲区2环设于螺纹部13上且邻近螺接单元1的一端缘,另该缓冲区2的外径小于螺接单元1的螺纹部13,而该缓冲区2呈一连续曲弧状且于制作时依序以锻扁、冲压、弯折等加工方式成型于螺纹部13的适当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协达车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协达车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64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