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7392.7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8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汤同扬;张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松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式触控 面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供使用者触碰以控制电子设备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与图2所示是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上述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具有透明绝缘基板11、位于该基板11的一面上的第一、第二电极12、13、多条第一导线14,多条第二导线15,及多个绝缘垫16。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2呈多列排列,而所述第二电极13呈多行排列。每一第一导线14介于两相邻且位于同一列的第一电极12并连接该两相邻的第一电极12。每一绝缘垫16覆盖在相对应的第一导线14上。每一第二导线15介于两相邻且位于同一行的第二电极13间并连接该两相邻的第二电极13,且第二导线15跨过绝缘垫16顶面,也就是通过相对应的绝缘垫16绝缘地迭设在相对应的第一导线14与第二导线15间。
上述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缺点是多层式的结构,构造复杂,制造程序复杂,及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结构而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
本发明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包含:基板及图案化导电层,基板具有图案形成面,该图案形成面被划分成电极形成区及围绕该电极形成区的周边空白区。该图案化导电层位于该图案形成面上。
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包含有位于该电极形成区且交替排列的多个第一、第二电极、多条相隔离的第一导线,及多条相隔离且不与这些第一导线交叉的第二导线,该电极形成区中未被这些第一、第二电极覆盖的部分产生通道,每一第一导线至少连接一个第一电极,每一第二导线至少连接一个第二电极,其中,部分第一导线及部分第二导线各别地位于所述通道上延伸且可导电地连结与延伸至该周边空白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这些第一、第二导线互不交叉的结构,使得该图案化导电层具有较简单的结构并可以在一次黄光下直接产生在该基板上,而有效地降低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生产道次及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部分俯视图;
图2是上述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部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沿剖线Ⅳ-Ⅳ的局部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
图5是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单元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该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该第三优选实施例的部分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结构;及
图13是本发明第七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4、5,本发明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包含具有图案形成面21的基板2,及位于该图案形成面21上的图案化导电层3。该图案形成面21被划分成电极形成区211及围绕该电极形成区的周边空白区212(peripheral margin)。该图案化导电层3包含有位于该电极形成区211上且交替排列的多个第一、第二电极31、32、多条相隔离的第一导线33,及多条相隔离且不与这些第一导线33交叉的第二导线34。这些第一电极31与这些第二电极32共同界定出呈二维周期性排列的多个触控感应单元5。
该周边空白区212具有多个侧空白(side margins)。在本实施例中,这些侧空白分别是左空白2123(left margin),与该左空白2123相对立的右空白2124(right margin),横向延伸且连接该左空白2323与右空白2124顶端并与该电极形成区211的顶端2113毗连的顶空白2125(top margin),及横向延伸且连接该左空白2123与右空白2124底端并与该电极形成区211的底端2114毗连的底空白2126(bottom margin)。该底空白2126的底缘距离该电极形成区211的底端2114的空白宽度(W1,6mm)大于左空白2123或右空白2124的侧缘距离该电极形成区211侧端的空白宽度(W2,2mm)。该底空白2126定义与外部元件(例如连接器或软性电路板)搭接的搭接部(导线聚集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义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73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板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永久胎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