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速热式饮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7837.1 | 申请日: | 200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0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樟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樟焱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6;A47J3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00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热式 饮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用水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即时加热饮用水的速热式饮水器。
背景技术
可对流动状态饮用水进行即时加热的饮水装置称为速热式饮水器,也称为速热式饮水机、即热式饮水机或即热式饮水器。速热式饮水器的运行方式是:用户取用热水时,开启速热式饮水器上的开关,则电加热器即时通电,水流从电加热器的进水口流入,并在电加热器内部的流动过程中逐渐被加热,当水流到电加热器出水口时,水温达到设定温度,然后从速热式饮水器的热水出水口流出。所以,其优点是:
1.机器在待机状态,基本上不消耗电能,有节能效果;
2.用户需要多少热水,就加热多少热水,用户取到的是即时加热的热水,没有“千滚水”问题。
基于上述优点,人们设计并生产了速热式饮水器这种产品。
专利号为200410089171.2、200720111072.9和200610008789.0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这种技术。
不难看出,上述这些专利技术都是需要在储水箱位置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的(专利技术中的水斗或储水槽相当于储水箱),而在储水箱位置较低的装置中,则由于水流动力不足不能实施上述专利技术。
专利号为200510064576.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速热式饮水器加热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一个流量可调节的水泵,解决了储水箱处于较低位置的水流动力问题。应该说,从理论上,该技术方案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实际上却没有这么简单。原因如下:
速热式饮水器是普通产品,受成本的约束力很大,就是说,产品中不能使用成本太高的零部件。上述流量可调节的水泵是根据出水温度的要求来调节的,其原理是:如果出水温度太高,水泵的流量应增大,以防止水温过高造成加热不稳定和电加热器损坏;如果出水温度太低,水泵的流量应减小,以保证出水温度不低于设定值。问题在于本行业中目前应用得很普遍的检测水温的传感器具有很大的惰性,通常有6秒到10秒钟的滞后。水温变化之后,传感器需要经过6秒到10秒钟才能将变化了的温度检测出来。如果某个时刻实际水温已经过热,可系统却不能即时检测到这变化了的温度,而是要待6秒到10秒钟后才能检测出来,再开始调整水泵流量,这时加热器已经不正常地运行了6秒到10秒钟,加热器可能已经损坏。而目前,性能可靠的、低成本的、惰性很小的温度传感器一时还没有货源。
综上,对于储水箱位置较低的速热式饮水器的加热技术方案,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速热式饮水器,其储水箱位置即使很低,也能保证加热过程稳定,并且成本较低。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速热式饮水器,包括储水箱、水泵、电加热器和水位调节水箱,电加热器竖直安装且出水口在上,在连接储水箱出水口和电加热器进水口的管路中依次设有水泵和水位调节水箱,水位调节水箱上设有连通储水箱的溢流管,水位调节水箱高于储水箱,电加热器的出水口连通速热式饮水器的热水出水口,储水箱中的水位低于速热式饮水器的热水出水口。
一种速热式饮水器,包括储水箱、水泵、电加热器和水位调节水箱,电加热器竖直安装且出水口在上,储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水泵的进水口,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电加热器的进水口,水位调节水箱的底部通过管路连通到连接水泵出水口和电加热器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水位调节水箱上设有连通储水箱的溢流管,水位调节水箱高于储水箱,电加热器的出水口连通速热式饮水器的热水出水口,储水箱中的水位低于速热式饮水器的热水出水口。
所述储水箱和水位调节水箱均为常压水箱,即在水位调节水箱和储水箱上设有放空管或设有其它呼吸通道,以保证水位调节水箱和储水箱中的气相空间与大气相通。
所述溢流管的管径可以大于或等于水位调节水箱进水管的管径,也可以小于水位调节水箱进水管的管径,优选不小于水位调节水箱进水管的管径。这样,流入水位调节水箱的水可以部分或全部从溢流管返回储水箱,即可保证水位调节水箱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水位持续上升现象,从而有效控制水位调节水箱中的水位,使水位的波动范围很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樟焱,未经黄樟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7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