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碰撞吸能盒和车体前部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27971.1 申请日: 2009-03-26
公开(公告)号: CN101544218A 公开(公告)日: 2009-09-30
发明(设计)人: 西信秀 申请(专利权)人: 铃木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B60R19/34 分类号: B60R19/34;B62D21/15
代理公司: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黄依文
地址: 日本国静冈县***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车辆 碰撞 吸能盒 车体 前部 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碰撞吸能盒和车体前部结构,该碰撞吸能盒具有配置在前侧梁 和其车辆前方侧的保险杠横梁之间的盒本体,在车辆发生前部碰撞时上述盒本体被压溃, 从而吸收冲击能量。

背景技术

近年来要求汽车在发生轻微碰撞时减小修理费用。这就需要在发生轻微碰撞时前侧梁 不变形;散热器和冷凝器等高价部件不破损。为此,将碰撞吸能盒配置在前侧梁与其车辆 前方侧的保险杠横梁之间,在汽车发生前部碰撞时压溃碰撞吸能盒来吸收冲击能量。此外, 通过调节碰撞吸能盒的压溃残余量(碰撞后的车辆前后方向的碰撞吸能盒的长度),使发 生轻微碰撞时没有部件与车体前部的散热器和冷凝器等高价部件接触。

现有的碰撞吸能盒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那样,只是单纯地形成为筒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23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462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由于碰撞吸能盒仅单纯地形成为筒状,因而在将能量吸收量、 最大抗力、压溃残余量等的碰撞吸能盒的性能设定为目标性能时,不得不根据碰撞吸能盒 的盒本体的形状、板厚和材质进行设定。其结果,盒本体的形状很大程度上受到碰撞吸能 盒的上述性能的限制,难以使盒本体形成所需的形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碰撞吸能盒和车体前部结构,该车辆的 碰撞吸能盒是能将能量吸收量、最大抗力、压溃残余量等的性能设定为目标性能的结构, 而且还能使盒本体容易地设定为所需形状。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碰撞吸能盒,具有在车辆发生前部碰撞时盒本体被压溃、从而 吸收冲击能量的结构,该盒本体配置在前侧梁与其车辆前方侧的保险杠横梁之间,

所述盒本体形成为具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轴心的筒状,

连接所述盒本体的彼此相对的一对对置壁部的加强梁设置在所述盒本体的中空部内。

根据该结构,由于连接盒本体的彼此相对的一对对置壁部的加强梁设置在盒本体的中 空部内,因此在将能量吸收量、最大抗力、压溃残余量等的碰撞吸能盒的性能设定为目标 性能时,能根据加强梁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设定。也就是说,盒本体的形状不必受能量吸收 量、最大抗力、压溃残余量等的碰撞吸能盒的性能较大的限制,能使盒本体容易地设定为 所需形状。

也可以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到的所述盒本体的纵向截面的纵向尺寸比所述纵向截面 的横向尺寸长,

所述对置壁部在纵向截面上是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盒本体的侧壁。

在车辆发生轻微碰撞时,容易扩大变形的沿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被加强梁 连接着,因此能增大碰撞吸能盒的强度。另外,能利用薄的廉价材料作为加强梁以外的盒 本体材料。针对来自相对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力,能使碰撞吸能盒成为较强的结构, 能避免碰撞吸能盒因来自所述倾斜方向的力而向车辆前后方向折断。

也可以是,所述加强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形成,

所述加强梁的左右两端部被弯折,从而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凸缘,

利用点焊将所述左右一对凸缘焊接于所述一对对置壁部。

通过使加强梁的左右两端部弯折从而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凸缘,能增强加 强梁的强度。能容易地将加强梁向筒状盒本体内固定。

也可以是,前侧板焊接接合在所述盒本体的车辆前方侧的前端,从而封闭所述中空部, 后侧板焊接接合在所述盒本体的车辆后方侧的后端,从而封闭所述中空部,所述前侧板离 开所述加强梁的车辆前方侧的前端,所述后侧板离开所述加强梁的车辆后方侧的后端。

盒本体的一部分不通过加强梁来增强,能使上述盒本体的一部分相比其他盒本体部分 更容易压溃,因而能利用加强梁更容易地调节盒本体的变形模式。如果在车辆前后方向上 加强梁的长度与盒本体的长度相同,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没有间隔的话,为了调节盒本体 的变形模式,则必须使加强梁做成复杂的形状。另一方面,采用上述结构的话,不仅加强 梁为简单的形状,而且也能调节盒本体的变形模式。

也可以是,在所述盒本体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半部形成有沿与车辆前后方向成直角的 方向延伸的直角方向凸条,

在所述盒本体的后半部形成有沿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前后方向凸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7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