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压缓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28250.2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5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足羽正博;彦坂健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F9/348 | 分类号: | F16F9/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流体压缓冲器有通过限制因活塞的移动产生的流体移动来产生衰减力的流体压缓冲器。而且作为该活塞有如下结构,即、将两个活塞体结合、使分别设于这些活塞体的路互相连通而形成流体路,并且在外周安装有树脂制的滑动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88602号公报
但是,就流体压缓冲器而言,理想的是通过提高活塞的制作容易度来提高生产率。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压缓冲器,其能够通过提高活塞的制作容易度来提高生产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特征为,活塞由两个活塞体构成,在所述各活塞体上分别设有多个拉伸侧及压缩侧连通路,在所述活塞体中的一活塞体的非结合面上,以所述拉伸侧连通路成为内周侧、所述压缩侧连通路成为外周侧的方式形成有环状阀座,在另一活塞体的非结合面上,以所述压缩侧连通路成为内周侧、所述拉伸侧连通路成为外周侧的方式形成有环状阀座,在所述一活塞体及另一活塞体的非结合面上设有与所述阀座抵接的圆盘阀,在所述一活塞体或另一活塞体的外周设有滑动部件,在所述活塞体的结合面上设有限制各活塞体的相对旋转的旋转限制装置,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活塞体及所述圆盘阀联结的螺母。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特征为,活塞由具有结合面的两个活塞体构成,在规定的旋转位置结合时,在所述各活塞体上分别设有多个拉伸侧及压缩侧的连通路,在所述活塞的两面设有产生衰减力的圆盘阀,在一活塞 体或另一活塞体的外周设有滑动部件,在所述各活塞体的结合面上,设有限制各活塞体自所述规定旋转位置相对旋转的旋转限制装置,在所述活塞的穿通所述活塞杆的穿通孔内,设有轴力承受部,该轴力承受部由从该活塞的一面连续地延伸到另一面的壁构成,以承受所述螺母的紧固轴力。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特征为,活塞作为两个活塞体的结合体而构成,在规定的旋转位置结合时,在所述各活塞体上分别设有多个拉伸侧及压缩侧的连通路,在所述各活塞体的结合面侧的所述拉伸侧及压缩侧连通路的周围,形成有在结合时阻断流体的流动的作为密封面的平面部,在所述各活塞体的结合面上,设有限制各活塞体自所述规定旋转位置相对旋转的旋转限制装置,在所述活塞的两面设有产生衰减力的圆盘阀,在一活塞体或另一活塞体的外周设有滑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提高活塞的制作容易度来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一活塞体的图,其中,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侧向剖面图,图2(c)为后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二活塞体的图,其中,图3(a)为主视图,图3(b)为侧向剖面图,图3(c)为后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一活塞体的图,其中,图5(a)为主视图,图5(b)为侧向剖面图,图5(c)为后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二活塞体的图,其中,图6(a)为主视图,图6(b)为侧向剖面图,图6(c)为后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一活塞体的图,其中,图7(a)为侧向剖面图,图7(b)为后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二活塞体的图,其中,图8(a)为主视图,图8(b)为侧向部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流体压缓冲器
12 液压缸
13 活塞
14 活塞杆
15 第一活塞体(活塞体)
15A、16A 结合面(平面部)
15B,16B 非结合面
16 第二活塞体(活塞体)
16A 结合面
16B 非结合面
19 外周侧突出部(阀座)
20、35 第一连通路(连通路)
21、36 第二连通路(连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8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组件边框注胶系统
- 下一篇:集成电路晶体管器件和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