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尾式枪榴弹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8342.0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9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强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强晓明 |
主分类号: | F42B30/04 | 分类号: | F42B3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尾 枪榴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枪榴弹的一种新的结构和推进方式.
背景技术
枪榴弹是用枪和空包弹或枪弹(相对于空包弹,以下称实弹)发射的一种超口径弹药。现有枪榴弹的通常结构是战斗部后面连接一根空心的尾管,尾管末端有弹翼。发射时,尾管套进通常已与枪管前端做成一体的发射杆。使用空包弹发射时,发射药燃烧生成气体(以下简称火药气体)直接冲入尾管,推动枪榴弹。使用实弹发射的枪榴弹的尾管内还应设置俘弹器。实弹弹头离开枪膛后即进入俘弹器被其俘获,并将自身的动能传递一小部份给枪榴弹。随弹头而来的火药气体随之也进入尾管,作为主要推动力推动枪榴弹。
现有的使用空包弹发射的枪榴弹,虽然发射药的数量、成份、形状有相当大的选择的自由度,可以籍此增大对枪榴弹的推进力量。但是推进力增大的幅度受制于士兵肩射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后座力。
现有的用实弹发射的枪榴弹虽然结构较复杂,但因为减少了士兵携带的一个弹种(空包弹),所以近年来渐渐成为枪榴弹发展的主流。
现有枪榴弹的共同缺陷是对发射药能量的利用率不高,推进力小,初速低,射程近。空包弹发射和实弹发射的两种枪榴弹目前所能达到的初速相近。以代表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我国DQJ03式40mm破甲杀伤枪榴弹为例,全重370g(其中战斗部约重270g),初速约72m/s,膛口动能约970J。现有枪榴弹的另一缺点是体积较大,影响单兵携行数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枪榴弹发射时只能主要利用火药气体膨胀后期的膨胀能量,能量利用率低,初速小,以及体积较大等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枪榴弹的一种新结构,使枪榴弹从燃烧初期起即可受到火药气体的推动,从而大大提高发射药能量的利用率,大幅度提升了初速和射程。并带来减小体积、重量,改善携行性,大大增加单兵携弹数量,提高射击精度,以及发射痕迹接近“三无”等其它一系列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枪榴弹的长尾式结构(以下取其汉语拼音的字首字母简称为“CW”式结构)。“CW”式枪榴弹基本结构见图1,在枪榴弹战斗部(1)后面连接一根直径略小于枪膛的细长弹尾(2),弹尾末端设有防止或减少火药气体漏出的密封装置。弹尾平时与战斗部分离,发射前结合为一体后插入枪膛。弹尾与战斗部连接处后涂有一圈弹性涂料层(3)(材质为橡胶或塑料)以固定枪榴弹。发射仍使用空包弹,弹尾插入枪膛后其末端接近空包弹前端。因此,发射过程中,弹尾在几乎整个枪膛内承受火药气体的推力。弹尾同时作为发射过程中枪榴弹运动的导向元件。飞行时,弹尾则作为枪榴弹的稳定元件。
弹尾末端的密封装置的结构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基本形式。第一种形式为“涡流槽”式结构。即在弹尾末端设有多道涡流槽(6),即可以形成涡流的环形槽,基本结构见图2。当火药气体流过涡流槽处,形成强烈涡流,阻碍后续气体前逸。弹尾末端带有涡流槽的一段也可 以制造成单独的一段,再与弹尾相连。弹尾带有涡流槽的部分其材质必须能够耐受火药气体的高温,因此应是钢质或经过阳极化处理的铝合金。密封装置的第二种形式为“胀盂”式结构,即在弹尾末端连接一个杯形的底厚口薄的紫铜质胀盂(7),其基本结构见图3。当火药气体冲开空包弹封口后,首先进入胀盂,其高压迫使胀盂较薄的上沿径向胀大,并向外翻转,嵌入膛线,封住火药气体前逸的通路。胀盂相对于弹尾可以有转动。为了减小胀盂与弹尾间摩擦力,两者之间的结合面可以涂有润滑材料。密封装置的第三种形式为涡流槽与胀盂相结合的组合式结构,即弹尾最末端为一个胀盂,胀盂前面的弹尾上开有涡流槽。“CW”式枪榴弹所用空包弹应使用燃烧层较厚的枪用发射药。
与现有枪榴弹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膛内火药气体能量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在战斗部重量和后坐力大小相近的条件下,初速可提高到约2倍甚至更高,膛口动能可提高到约4倍。2、弹尾与现有枪榴弹的尾管与弹翼相比,重量较小,因此在战斗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全弹重量有所下降。3、携行时,战斗部和弹尾可以分开携带,体积较小,便于增大单兵携弹数量。4、内弹道过程较稳定,导向长度较大,弹尾与枪膛间的间隙可以做到较小,因此射击精度可以提高。5、初速的大幅度提高可以导致瞄准具的简化,取消现有枪榴弹每发弹要专配的一根专用表尺。6、由于对膛内火药气体能量的利用比较充分,火药气体出膛时的温度、压力、速度大大下降,因此“CW”式枪榴弹发射时的火光、焰尘都极小、声响相当于人手拍巴掌,发射痕迹接近“三无”。
附图说明
图1——“CW”式枪榴弹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涡流槽”式密封装置基本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强晓明,未经强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8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