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评价牛个体的胴体重量的基因标记及使用其的胴体重量评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8350.5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0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高须贺晶子;渡边敏夫;平野贵;濑户口浩二;长生朋子;古田雅子;小江敏明;井上和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社团法人畜产技术协会;鹿儿岛县;鸟取县;宫崎县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G01N33/68;C12N15/12;C07K14/47;C12N15/09;A01K67/027;C12N15/8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 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评价 个体 胴体 重量 基因 标记 使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评价牛个体的胴体重量(carcass weight)的基因标记及使用 该基因标记的胴体重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牛的肉质和胴体重量是直接关系到价格的经济性状,对于怎样评价关 于这些性状的遗传能力来帮助牛的改良的问题,一直以来设计并采用基于 育种值的方法等。
肉质和胴体重量被认为是涉及多个基因的量的性状。如果可以确定对 肉质和胴体重量有较大影响的基因或基因组区域(QTL),从而进行优良的基 因型的判别,则可以将其用于牛的改良。
目前为止,报道了根据采用黑毛和种种公牛的父系半同胞家系的QTL 分析,在牛6号染色体上存在影响体重或胴体重量的基因组区域(Takasuga 等(2007)Mamm.Genome 18卷125-136页)。然后,在另外的黑毛和种种 公牛中,在6号染色体的相同区域中确认到QTL(Setoguchi等(2006)日本动 物遗传育种学会第7届大会摘要(Abstract of the 7th meeting of Japane se Society of 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s))。另一方面,在某些褐 毛和种种公牛及继承其优良的遗传性状的子代种公牛中也在与上述基本相 同的区域检出了QTL。
发明内容
然而,实际上并不清楚是怎样的遗传信息承载了优良的遗传性状,因 此在评价牛个体的胴体重量时,无法使用基因型等遗传信息。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基因标记的评价牛个体的胴体重量 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人通过详细分析牛6号染色体上的影响体重或胴体重量的基因 组区域,发现在NCAPG基因的SNP中,e9位点的SNP是6号染色体上的体重或 胴体重量QTL的关键SNP或与关键SNP存在连锁不平衡的SNP,藉此,包括 NCAPG基因的e9位点且e9位点的碱基为G的DNA可用作使胴体重量增加的基 因标记,还发现e9位点的碱基为G的SNP为显性突变以及具有该SNP的NCAPG 基因编码E9位点的氨基酸为甲硫氨酸的突变NCAPG蛋白等情况,从而完成了 本发明。
于是,本发明的评价牛个体的胴体重量的评价方法的特征在于,确定 NCAPG基因的e9位点的碱基或NCAPG蛋白的E9位点的氨基酸。
此外,本发明的牛NCAPG基因的e9位点为G。本发明的牛NCAPG蛋白的E9 位点的氨基酸为甲硫氨酸。
此外,本发明的DNA具有包括牛NCAPG基因的e9位点的所述基因的部分 或全部,该e9位点的碱基为G。
此外,本发明的评价牛个体的胴体重量的基因标记由具有包括牛NCAPG 基因的e9位点的所述基因的部分或全部的DNA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选择胴体重量大的牛个体的选择方法包括:对于各牛 个体,确定NCAPG基因的SNP中的e9位点的碱基的步骤;选择在NCAPG基因的 至少一个等位基因中该碱基为G的个体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的使野生型牛个体的胴体重量增加的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不进行交配的情况下,使用基因重组技术,制造在NCAPG基因的至少一个 等位基因中将e9位点的碱基置换为G的牛,或者制造表达E9位点的氨基酸为 甲硫氨酸的NCAPG蛋白的牛。
此外,本发明的牛具有编码E9位点的氨基酸为甲硫氨酸的NCAPG蛋白的 外源性DNA。该外源性DNA可以是表达该NCAPG蛋白的表达载体。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以提供使用基因标记的评价牛个体的胴体重量 的评价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社团法人畜产技术协会;鹿儿岛县;鸟取县;宫崎县,未经社团法人畜产技术协会;鹿儿岛县;鸟取县;宫崎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83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