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泳显示面板以及电泳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8738.5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3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铭;王伯贤;赖志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67 | 分类号: | G02F1/167;G09G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泳 显示 面板 以及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泳显示面板以及电泳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展平面显示器的同时,市场上对于具有更轻、更薄及可挠曲的特性一直是未来显示器主要追求的目标,而电泳显示器为其中一种备受瞩目的显示器。
传统电泳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是先在基板上形成一透明电极层以及一隔墙结构以定义出多个微杯结构,再将显示介质填入微杯结构内而形成多个显示单位胞,其中显示介质中具有黑色的流体以及多个白色粒子。然后于微杯结构的顶端依序形成保护层与粘着层,之后再于粘着层相对于保护层的一侧设置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以使两基板贴合。当有源元件阵列基板的各像素电极与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场改变时,白色粒子便会根据电场方向而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使各像素所对应的区域呈现出黑色或白色。
上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多以前光源(front light)或是外界光源作为光源,使用者借由前光源或是外界光源而观察到显示区域呈现黑色或白色。然而,当电泳显示装置在光线强度较为不足的室内环境下使用时,使用者会感觉电泳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影像不易辨识。反之,在室外环境下,使用者可轻易辨识反射式液晶显示器所显示的影像,且由于无须使用到背光源,故电泳显示装置在此种使用情境下耗费不必要的电力。由上述可知,电泳显示装置并无法同时适用在任何的照明环境下。因此,如何妥善设计电泳显示装置内部结构,以使得电泳显示装置在室内环境下使用时能维持显示亮度,并于室外环境下使用时能达到省电的效果,实为电泳显示装置普及化前所亟待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泳显示面板,其能在任何照明环境使用下维持显示亮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其能依据环境光调变自背光源出射的光线强度,因而具有较佳的显示品质以及省电的功能。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泳显示面板,其包括透明基板、第一电极、透明隔墙、多个显示介质以及多个反射结构。第一电极位于透明基板上。透明隔墙位于第一电极上,以在第一电极上定义出多个微杯结构。显示介质分别填于每一微杯结构中,且每一显示介质中具有多个着色微粒。每一反射结构位于透明隔墙在透明基板的投影方向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泳显示面板更包括一背光源,显示介质位于透明基板以及背光源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显示介质包括流体以及着色微粒。其中,显示介质中的流体分别具有不同颜色。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基板例如为可挠式基板。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其包括电泳显示面板、有源元件阵列基板、背光源以及光传感器。电泳显示面板包括透明基板、透明隔墙、第一电极、多个显示介质以及多个反射结构。透明隔墙位于透明基板上,以在透明基板上定义出多个微杯结构。第一电极位于透明基板与透明隔墙之间。显示介质分别填于每一微杯结构中,且每一显示介质中具有多个着色微粒。每一反射结构位于透明隔墙在透明基板的投影方向上,且反射结构位于透明基板以及透明隔墙之间。有源元件阵列基板具有多个第二电极,显示介质位于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电极之间。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位于电泳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源之间,且反射结构位于背光源所提供的光线的行进路径上。光传感器电性连接背光源,光传感器适于感测从电泳显示面板的一侧入射的环境光,并调变自背光源出射的光线强度。
由于本发明的电泳显示面板具有能够反射背向环境光的光线的反射结构,因此本发明的电泳显示面板在环境光强度下降时,能够利用背向环境光的光线维持显示亮度。再者,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具有能依据环境光而调变背光源光线强度的光传感器,搭配上述反射结构可以让电泳显示装置在照明环境下使用,使得电泳显示装置显示画质良好的影像并达到省电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与图4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电泳显示面板; 110:透明基板;
120:第一电极; 122:微杯结构;
130:透明隔墙; 140:显示介质;
150:反射结构; 142:着色微粒;
150B:角锥底面; 150C:角锥锥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8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