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针缝纫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29427.0 | 申请日: | 200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横山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JUK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19/12 | 分类号: | D05B19/12;D05B55/16;D05B47/00;D05B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进行单针切换的双针缝纫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针缝纫机,在保持两根针棒并进行上下移动的针棒抱 持部上设置离合器机构,可以通过离合器机构的保持与解除的切换, 进行双针与单针的切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种双针缝纫机,作为其用途之一,在将标签等被缝制物缝制 到布料上时,有时沿其边缘以双针平行地进行运针。图22是表示标 签缝制的线迹的说明图。在这种缝制作业中,在标签的角部切换为单 针而进行运针(图22中的区间S),如果过了角部,则再次恢复为 双针而进行运针。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涉及一种带有单针停止功 能的双针缝纫机的上线供给机构,为了消除与单针停止中的针棒相对 应的缝线松弛,使线引导部61、62移动。
专利文献1:特开2007-0752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01-3031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双针缝纫机中,存在将从被缝制物至缝针侧的缝 线拉伸超过必要长度,使单针停止中的缝线的缝制质量变差的问题。 另外,当从单针切换为双针时,存在很难施加规定的线张力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针缝纫机,其即使进行单针 缝制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线迹。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双针缝纫机,其具有:
针棒机构,其具有两根针棒,通过选择操作而进行双针与单针 的切换,并使之上下移动;以及
两个线调整装置,其分别与前述各缝针的缝线相对应而设置, 分别对前述各缝线施加线张力,
其特征在于,具有:
两个第一缝线保持单元(170),其分别与前述各缝针的缝线相 对应而设置,在前述各线调整装置的缝线供给源侧的位置,分别保持 前述各缝线;
两个第二缝线保持单元(190),其分别与前述各缝针的缝线相 对应而设置,在从天秤至各缝针之间的位置保持缝线;
两个线张力解除单元(160),其分别解除前述各线调整装置的 线张力施加状态;
两个拉线单元(180),其分别与前述各缝针的缝线相对应而设 置,在前述各线调整装置与前述各第一缝线保持单元之间,分别拉拽 缝线;以及
控制单元(使与停止中的针棒相对应的线张力解除单元起作用 的控制、使与停止中的针棒相对应的第一缝线保持单元起作用的控 制、以及使与停止中的针棒相对应的拉线单元起作用的控制),其进 行控制,以使得如果开始单针缝制,则使前述第二缝线保持单元驱动, 保持与停止中的针棒相对应的缝线,同时,当从单针切换至双针时, 在使与开始上下移动的针棒的缝线相对应的前述线张力解除单元、第 一缝线保持单元及拉线单元动作之后,解除前述第二缝线保持单元的 驱动,将线松开。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双针缝纫机上, 其特征在于,具有:
布料压脚检测单元,其检测由按压被缝制物的布料压脚进行的 保持或解除;以及
针数计数单元,其对从双针切换为单针开始至布料压脚解除为 止的针数、和从前述布料压脚再次进行保持开始的针数进行计数,
前述控制单元以下述定时为基准,使与开始上下移动的针棒的 缝线相对应的前述线张力解除单元、第一缝线保持单元及拉线单元动 作,该定时为,从前述布料压脚再次进行保持开始的针数,达到与从 前述双针切换为单针开始至布料压脚的解除为止的针数相同的针数 的定时。
发明的效果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如果开始单针缝制,则其使第二缝线 保持单元驱动,保持与停止中的针棒相对应的缝线,同时,当从单针 切换为双针时,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使与开始上下移动的针棒的缝线相 对应的前述线张力解除单元、第一缝线保持单元及拉线单元动作之 后,解除第二缝线保持单元的驱动而将缝线松开。
并且,当从单针切换为双针时,对于开始上下移动的针棒的缝 线,第一缝线保持单元利用线调整装置在缝线供给源侧的位置进行缝 线保持,同时,线张力解除单元解除线调整装置的线张力,拉线单元 在拉线单元上游侧的第一缝线保持单元和下游侧的第二缝线保持单 元之间拉拽缝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UKI株式会社,未经JUK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9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