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教学用伺服电机测试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29528.8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7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传周;陈东红;郑林松;虞和养;陈昌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朱世定 |
地址: | 325105 浙江省永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教学 伺服 电机 测试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教学设备,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教学使用的针对数 控系统的伺服电机的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现在的一些职业技术院校,甚至是一些高等院校,都设有机械设计以及数 控设计这样的科目,长久以来数控机床的主要电气特性主要是由电机特性以及 与之结合的机械结构特性去体现的,因此对机械设计以及数控设计而言,如何 明确电气特性和调整传动链的误差,由于抽象性太高,给学生理解技术带来了 很大的困难,为此现在的教仪生产商和开发商一直在对这方面进行研究,以期 待有所突破。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设计终于获得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伺服电机测试平台,用以克服上述缺 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伺服电机 测试平台,其包括:一机架台,以及与所述机架台相连接的伺服电机,其中:
在所述的机架台上还设置有:
一惯量模块,其与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第一传动机构相连接, 用以模拟惯量工作状态;
至少一测试模块,其通过一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接,用以测试伺服电机的工作性能;
一显示模块或数控系统,用以显示操作结果数据和输入测试的指令参数。
较佳的,所述的惯量模块为一飞轮或是一大质量物块。
较佳的,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
一第一联轴器其与所述的伺服电机输出轴通过键连接;
一轴套,其设置在机架台上,并通过轴承与所述的第一联轴器的长轴相结 合;
所述的惯量模块固定在所述的长轴末端上。
较佳的,所述的测试模块为负载能力测试模块,其包括:
一磁粉制动器,其设置在所述的机架台上;
所述的磁粉制动器输出轴通过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输 出轴相连接,用以测试所述伺服电机的负载能力。
较佳的,所述的测试模块为运转精度测试模块,其包括:
一滚珠丝杠,其设置与所述的机架台上;
一丝杠后盖,其设置在所述的机架台上,并通过轴承与一丝杠支承轴相结 合;
一光栅尺,其设置在所述的滚珠丝杠负载台上,随所述的丝杠同步运动, 用以测量实际位移。
较佳的,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
一第二联轴器,其一端与所述的丝杠通过一钻夹头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的丝杠支承轴相连接;
一第一皮带轮,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联轴器的长轴上;
一第二皮带轮,其设置在所述的丝杠支承轴上;
一第三皮带轮,其设置在所述的磁粉制动器输出轴上;
两组皮带,分别套置在所述的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以及第一皮带 轮和第三皮带轮上;
其中所述的钻夹头用以拒绝或是允许所述的伺服电机向所述丝杠传递动 力。
较佳的,所述的机架台包括:一框架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底板上的 电机安装板、惯量件安装板以及磁粉安装调节板,在所述机架台的上部设置有 丝杠安装板。
较佳的,还包括:
一张紧轮,其设置在所述的惯量件安装板上,用以张紧所述的皮带。
较佳的,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的电机安装 板和所述的惯量件安装板之间。
较佳的,所述的显示模块分别与所述的伺服电机、光栅尺和/或磁粉制动器 的控制端相连接;用以显示伺服电机的运行参数、丝杠的实际位移、磁粉制动 器的电流参数。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可以实现模拟对惯量负载 状态的伺服电机性能进行校验,对伺服电机的电气特性以及传动链的误差进行 直观的体现和调节;为数控机床的机械设计打下基础,实现了对数控机床机械 故障模拟模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教学用伺服电机测试平台的功能框图;
图2为本发明教学用伺服电机测试平台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简图;
图3为本发明教学用伺服电机测试平台实施例一的传动链中带传动结构简 图;
图4为本发明教学用伺服电机测试平台实施例一的传动链中齿轮传动结构 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9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