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主装置以及从装置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及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0069.5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6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林主民;林建光;王传弘;刘晋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葛 强;张一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以及 之间 传送 数据 方法 | ||
1.一种从装置,用于在主装置以及数据源装置之间通信,所述从装置适用于所述主装置,所述从装置包含:
一个或多个缓冲区,用于储存接收自所述数据源装置的数据;
缓冲区管理电路,耦接于所述缓冲区,用于获取缓冲区状况信息,其中,所述缓冲区状况信息指示所述缓冲区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可用空间数量,以及接收自所述数据源装置并储存于所述缓冲区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数据数量;以及
合并电路,耦接于所述缓冲区以及所述缓冲区管理电路,用于产生数据流并传送所述数据流至所述主装置,所述数据流包含多个主数据段以及与所述主数据段相关的多个辅助数据段,其中,所述主数据段包含接收自所述数据源装置并储存于所述缓冲区的数据,以及所述辅助数据段中的每一个包含所述缓冲区状况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处理电路,耦接于所述缓冲区管理电路以及所述合并电路之间,用于基于所述缓冲区状况信息产生所述辅助数据段,并提供所述辅助数据段至所述合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检测电路,耦接于所述合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从装置的中断状况,其中,所述数据流中的所述辅助数据段进一步包含关于中断状况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包含一个或多个接收缓冲区,所述接收缓冲区用于储存接收自所述数据源装置并将传送至所述主装置的数据,其中,所述辅助数据段中的所述缓冲区状况信息包含所述接收缓冲区中每一个的可用空间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接口电路,用于控制所述从装置以及使用预设通信协议的所述数据源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接收自所述数据源装置的所述数据包含多个数据封包,其中,所述接口电路由所述数据封包中提取数据 内容,并将提取的所述数据内容放置在所述缓冲区,其中,所述主数据段中的每一个包含从一个数据封包所提取的所述数据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电路以以区块为基础的形式传送所述数据流至所述主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流包含多个区块,且所述区块中的每一个包含预设大小,其中,所述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区块中的每一个的大小是由所述主装置决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处理电路,如果所述数据流的大小大于将要传送至所述主装置的所述主数据以及所述辅助数据的总大小,所述处理电路用于产生至少一冗余位以填入所述数据流中至少一个所述区块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传送至所述主装置的所述数据流为第一交易,且以于所述第一交易完成后传送至所述主装置的另一数据流为第二交易,其中,如果所述数据流的大小小于将要传送至所述主装置的所述主数据以及所述辅助数据的总大小,所述合并电路于所述第二交易传送将要传送至所述主装置的一部分所述主数据以及所述辅助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数据段是位于各自的所述主数据段之后的多个结尾段。
11.一种在主装置以及从装置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适用于主从式数据传送系统,并实现于所述从装置中,且所述从装置与数据源装置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方法包含:
(a)从所述数据源装置接收数据;
(b)获取状况信息,所述状况信息指示存储器的可用空间数量以及接收自所述数据源装置并储存于所述存储器的数据数量;
(c)从所述主装置接收传送命令;
(d)响应所述传送命令,产生数据流,所述数据流包含多个主数据段以及与所述主数据段相关的多个辅助数据段,其中,所述主数据段包含从所述数据源装置接收的数据,且其中所述辅助数据段中的每一个包含所述状况信息;以及
(e)传送所述数据流至所述主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006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