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路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1155.8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4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连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H01R13/5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路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汽机车的电路系统的回路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于电器产品中多有所见,而连接器的主要用途在于电流或信号的传导,因此,连接器已广泛用于信息产品。
事实上,连接器的运用不仅仅在于前述的电器产品,其亦广泛用于汽机车的电路系统,以作为线路连接,例如接地后以形成回路,而此特殊的回路连接器所连接的接地线另端搭接于汽机车的金属车壳或车架,因此,亦有业者将之称为「搭铁连接器」。
传统的回路连接器包括一本体,一端子,及一盖体所组成,其中该端子的多个接脚插接于本体后方对应设置的插槽内,然后将盖体前方预设的扣槽与本体后方的突起的卡勾相互扣接,而完成该回路连接器的组装。但前述本体的卡勾格于两侧所设的突肋是容置该盖体的扣槽两侧的滑槽内,以致卡勾的尺寸即受到限制,而与盖体的扣槽扣接后,因结合面积小,容易因汽机车的振动,使盖体容易由本体后方脱落,甚至造成端子的脱出,而失去接地的功能,而亟待相关业者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路连接器,其本体与盖体间相对设有大面积的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具有结合牢固,且不易造成两者脱开的优点。
本发明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路连接器,其本体与盖体套接位置设有稳定机构,可防止两者的晃动,即便本体与盖体间仅具有单一卡扣结构,亦不致造成两者脱落的优点。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回路连接器,其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横向开设至少一对贯通插槽,该本体外部的一表面后段的平直部与前段的凹入部间具有一高度落差的扣缘,而对向的另一表面后段设有至少一导肋;
一金属端子,其是在一基片前方伸出至少一对接脚,且各接脚由本体后方插入对应的插槽内;以及
一绝缘盖体,其前方具有一开口,且内部形成一容室,该盖体外部的一表面以两平行沟槽形成一弹性扣勾,其前端朝向容室突设一勾端,且该容室内壁对应导肋位置形成导槽;
通过此,将本体由盖体前方开口套入,使本体外部的平直段及导肋分别沿着盖体的勾端及导槽向内移动,使勾端卡扣于扣缘,导肋插入导槽内,且盖体内端壁抵住该端子。
为进一步揭示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回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回路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组立后的顶视图;
图5为图4沿着线A-A所截取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基本上,本发明的回路连接器是由一本体1,一端子2,及一盖体3所组合而成。
本体1是一矩形,例如长方形绝缘体,其相邻地横向开设至少一对贯通插槽11,如图1及图2所示,该本体1开设三对插槽11,其是供后叙端子2的三对接脚22嵌插定位,以便与现有的导电线及接地线形成电气连接。该本体1前方两侧壁相对突设一对楔形突块12,其表面设有阶级状的防滑凹纹121,以利于握持。
而该本体1创作特点在于,其顶面后段的平直部13与前段的凹入部14间具有一高度落差的扣缘141。而为形成较佳防脱开效果,该扣缘141向内斜削以形成一小于直角,例如10度至20度,较佳为15度的倾斜角,以便与后叙的扣勾33形成最佳的扣接效果。
再者,该平直部13左右侧向前伸出一对翼片131,其是用以界定该扣缘141的宽度,从而加大与该扣缘141相扣接的扣勾33尺寸,以增加两者的结合面积。
尤有进者,该本体1底面后段设有至少一导肋15,且左右侧壁分别开设至少一定位槽16,如图1及图2所示,该本体1的左右侧壁分别开设二道与及一道的定位槽16。事实上,该导肋15设于该本体1底面后段预设的凹槽151内。
端子2是一导电材料,其是于一直立基片21前方对应各插槽11位置分别突设接脚22。前已述及,该本体1具有三对插槽11,因此,该端子2亦突设三对接脚22,以便嵌插于对应的插槽11内,使该端子2固设于本体1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连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胡连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1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