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船发动机余热锅炉及微冷凝低压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1577.5 | 申请日: | 200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4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管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管理 |
主分类号: | F02G5/02 | 分类号: | F02G5/02;F01N5/02;F01K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35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船 发动机 余热 锅炉 冷凝 低压 发电 装置 | ||
1、一种车船发动机余热锅炉及微冷凝低压发电装置,其特征是:一侧是余热锅炉(4)以单筒芯(1)为结构中心,芯筒(1)外垂直筒壁螺旋分布并行绕四至若干根再热流管管排(2),排(2)管旋绕匝间为螺旋烟道(3),与外炉壁(4)结合构成管排(2)管内的水体反向于排管(2)外螺旋烟道(3)排气流(16的热交换排气管对接燃机排气的入烟口(32)的余热锅炉(4),炉(4)两头分别设入烟口(32)、出烟口(33)的喇叭口,口设法兰;炉(4)内入烟端的管排(2)管头合并同一管口设引出炉(4)的再热出汽口(15),而出烟端的管排(2)另一头对应排管合并同一管口为再热入水口(19),管排(2)与绕芯(1)的最内侧的一至若干根蓄能管(36)并排螺旋,管(36)设蓄能入水管(38)引出炉(4)之外分别接蓄能罐(8)和蓄能逆止阀(14),阀(14)通并联出力管(13),罐8底部过蓄能泵(18);另一侧是汽轮机(31)置在微冷给水泵系的圆柱双筒芯(5)内的组合体,芯(5)外设承压环桶(34),桶34环腔内设螺旋板(7)构成的排汽道7,道(7)内随螺旋行绕六至若干根细管匀布管束构成管束(21),桶(34)两头冲压脚圈(35)上分设末流出口(11)和排汽入汽口(20);环桶(34)腔内入汽对应端内的管束(21)头合并为预热出汽口(22),而桶(34)腔内出水端内的管束21另一头合并为预热入水口(12);口(11)接微冷器(10)继通入主给水泵(9)续接向预热入水口(12);口(20)接来汽轮机(31)的排汽口(26),机(31)的入汽口(25)则接管(13),管13分别接余热锅炉(4)内管排(2)的再热流出汽口(15)和蓄能出力逆止阀(14),罐(8)继通余热锅炉(4)内的蓄能管出水口(37)并在罐(8)底接去蓄能水泵(18)压水经蓄能管入水口(38)构成蓄能循环;预热出汽口(22)接余热锅炉(4)的再热流入水口(19);余热锅炉(4)的入烟口(32)接车船燃机的排气管口,而出烟口(33)由引风机(17)引废气排出车船之外的余热发电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船发动机余热锅炉及微冷凝低压发电装置,其具体特征是:以环桶(34)为结构主体,内腔设螺旋板(7)单向通流排汽轮机(31)乏汽流,正与排汽道(7)内趁旋均布的预热水管束(21)内的水流反向,其机(31)的排汽口(26)单向通入汽口(20)、道(7)、排汽出水口(11)、微冷器(10)、主给水泵(9)、预热入水口(12)、管束(21)、预热出汽口(22)通入余热锅炉(4)的再热流入水口(19)、管排(2)、再热流出汽口(15)供入机(31)的入汽口(25)的泛汽轮机循环发电设备配置的微冷凝循环超效率发电系统和微冷凝给水泵系工艺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船发动机余热锅炉及微冷凝低压发电装置,其具体特征是:余热锅炉(4)内设蓄能管(36),管(36)的蓄能入水管口(38)通来蓄能罐(8)底部水位线(29)由蓄能泵(18)压来之水,蓄能出汽管(37)分别通去罐(8)顶部和阀(14)顺由阀(14)通入并联出力管(13)的自动控温炉(4)兼行系统过热蓄存和稳平余热发电出力的泛内燃机烟气或所及排烟能源设备余热发电补偿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船发动机余热锅炉及微冷凝低压发电装置,其具体特征是:若干蓄能罐(8)依序每以限压通流阀联通下级罐(8),每级罐(8)又各自对应于顶部设蓄能出力逆止阀(14)而同接并联出力管(13)实行急时蓄能及时调节系统出力盈亏和分段储能统筹补偿准全效余热回收和智能化稳平发电出力的泛内燃机烟气或所及排烟能源设备余热发电系统的智能调节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船发动机余热锅炉及微冷凝低压发电装置,其具体特征是:设有由管排(2)的四至若干根细管与一至若干根蓄能管(36)并排螺旋若干匝,匝间与外炉壁(4)构成螺旋烟道(3)的余热锅炉(4),其排(2)各管外行烟气螺旋授热流出的方向与管内水、汽螺旋吸热流出的方向反向对应的泛内燃机烟气或所及排烟能源设备余热锅炉结构和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管理,未经管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157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显示装置的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