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电共生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1857.6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0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朱裕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裕麟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F24J2/50;E04D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 共生 改良 结构 | ||
1.一种热电共生改良结构,其包括热电装置、管体、承载体;其特征在于:
热电装置,由盒体、太阳能电池板、导热层、隔热层、填充层所组成,其盒体断面呈槽形,在盒体的上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可吸收太阳光进而将太阳光能转换成产生电能与热能,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设置有数导电线路,并于导电线路一端连接有输出线路,将所产生的电能传输至蓄电系统内,在盒体内部设置有导热层,加快管体内热能的传导,在导热层的下方设置有隔热层,防止盒体内的热能流失,其填充层,为太阳能电池板与导热层之间的中空容室,供太阳能电池板的废热充填,进而使管体内的水吸热形成热水;
该管体,设置在热电装置的导热层上,将欲加热的水流经加热装置的填充室,并吸附填充室内的热能,进而产生热水;
该承载体,设置在热电装置外缘或底端,其承载体设置在建筑物外壳上,以替代建筑物原本所需的建材,在承载体上设置有支撑件,与热电装置相组设并固定在建筑物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电共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热电装置的盒体侧边设置有加压装置,其加压装置由金属壳体、集中室、进气端、导入管、泄压管、阀体所组成,于热电装置的盒体一侧设置有一金属壳体,且金属壳体的中空处为集中室,该金属壳体下侧设置进气端,进气端通至集中室,于进气端的旁侧亦设置一导入管,导入管并枢接至金属壳体下侧,该导入管亦与集中室相通,其导入管另一端则枢接至加热装置的盒体内,并与盒体内的填充室相通,另于导入管相对的盒体另一侧又枢接一泄压管,该泄压管另一端则通至大气,而又于金属壳体下侧枢接导入管处以及泄压管与盒体相互枢接处分别设有阀体,该阀体为一温控气阀,阀体控制该导入管与泄压管处的温度,又于进气端处增设有一过滤器可过滤从进气端进入的空气,并将空气内的二氧化碳导入集中室,而其余空气则通过排出端排回大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电共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热电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电池板设置成透明状,让太阳光光线直接穿透照射至填充室内而使填充室内的升温时间缩短以使加热效果更为显著。
4.如权利要求1述热电共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热电装置的导热层为热传导效果较为稳定的金属铜材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电共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热电装置的导热层设置有反应袋,在反应袋内装设有石灰石,可吸收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废热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可加快管体内热能的传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电共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管体为热传导稳定的铜制材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电共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承载体的支撑件为板状或是由数支架组成,支撑热电装置的重量并与承载体相组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裕麟,未经朱裕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185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跟踪太阳光照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端口直流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