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辨识标签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2084.3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9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余俊璋;叶信贤;林鸿钦;陈炯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H01Q1/38;H01Q1/2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辨识 标签 | ||
本案为申请号2008101763758、发明名称为“射频辨识标签”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射频辨识标签,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反折线路(folding circuit)以补偿天线电性长度的射频辨识标签。
背景技术
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送辨识数据,让使用者以无线方式取得所需数据。射频辨识系统包含:射频辨识标签(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RFID tag)与读取器(reader)。
射频辨识标签主要由标签芯片与标签天线所组成。射频辨识标签的标签芯片储存相对应的辨识数据,例如产品名称、货源或进货日期等等数据。射频辨识标签的标签天线会与读取器进行无线传输,以取得所需数据。
射频辨识标签的成本主要来自:标签芯片、标签天线的金属材料用量与标签工艺(如封装等)。如果能降低射频辨识标签天线的金属材料用量,则可降低射频辨识标签的成本。
以目前常见的射频辨识标签来说,其大小通常为1×4英时(25mmx100mm),其长度小于UHF频段的1/2波长(900MHz:135mm),其金属覆盖率约占总面积的20%~80%,该标签天线的金属覆盖率为导致标签成本不易降低的原因之一。
另外,现有技术中,射频辨识标签天线设计普遍采用蛇形布线(meandering)来补偿天线电性长度。然而,这些标签天线皆采用覆盖率较大的平面金属,造成标签材料成本无法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低金属覆盖率的射频辨识标签,可维持天线增益(读取距离)且降低耦合损失,及具有全向性读取特性,以达到有效降低标签成本的目标。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射频辨识标签,具有末端开路的反折线路可补偿天线电性长度,以使得射频辨识标签具有良好的天线增益与读取距离。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射频辨识标签,其反折线路与辐射部分所构成形状可做成中空,以减少金属覆盖率,降低射频辨识标签成本。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射频辨识标签,其辐射部分的电流具有一致性,以加强辐射效果。
本发明的一例射频辨识标签,包括:基板;标签芯片;芯片贴合部分,形成于基板上,并连接至标签芯片;反折线路,形成于基板上,连接至芯片贴合部分,其中,反折线路具有一弯折部分,形成中空状区域;以及辐射部分,形成于基板上,连接至反折线路;其中,反折线路的弯折部分的一端为开路,其另一端则与辐射部分相连接。其中
本发明的射频辨识标签可应用在一种射频辨识系统,包括:读取器;以及射频辨识标签,与读取器间进行信号收发。射频辨识标签包括:基板;标签芯片;芯片贴合部分,形成于基板上,并连接至标签芯片;反折线路,形成于基板上,连接至芯片贴合部分,其中,反折线路具有弯折部分,形成中空状区域;以及辐射部分,形成于基板上,连接至反折线路;其中,反折线路的弯折部分的一端为开路,其另一端则与辐射部分相连接。其中,反折线路对称于芯片贴合部分;辐射部分亦对称于芯片贴合部分。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显示射频辨识的应用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射频辨识标签的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射频辨识标签的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射频辨识标签的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射频辨识标签的示意图。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射频辨识标签的示意图。
图7A-图7D显示多种芯片贴合部分与标签芯片间的连接例子。
附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0:主机;120:读取器;130:产品;140、200、300、400、500、600:射频辨识标签;210:基板;220、320、520、620:芯片贴合部分;223、623、723:芯片贴合座;225、625:阻抗匹配电路;230、430、630:反折线路;235:弯折部分;237、437:中空状区域;240:辐射部分;245:尾端;250、350、750:标签芯片;330(1):第一反折线路;330(2):第二反折线路;337(1):第一中空状区域;337(2):第二中空状区域;340(1):第一辐射部分;340(2):第二辐射部分;711、712:金属接点;713、714: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2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