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触控装置及其键盘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2204.X | 申请日: | 200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6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林键达;蔡文基;张荣文;梁次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G06F3/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装置 及其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键盘,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光学触控装置中的键盘。
背景技术
键盘是电脑系统中的输入工具,一般键盘是由多种零件所组成,例如:塑胶按键、触控开关以及电路板等等,结构复杂且成本昂贵,无法降低生产成本。
市面上也有一种虚拟键盘,使用者可以直接在触控式显示面板上利用手指直接触控显示面板来进行操作,然而,虚拟的键盘无法提供使用者实体键盘的触感,且无法快速的进行打字,并且,虚拟键盘通常没有提供定位点,不仅容易敲错键盘,使用者必须通过视线的帮助而定位,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键盘,包括一支撑框架、一键帽以及一挡止元件。支撑框架具有透光性,键帽与支撑框架连接,挡止元件与键帽连接,且挡止元件不具有透光性。键帽可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键帽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框架挡止元件与支撑框架位于不同水平高度,当键帽位于第二位置时,挡止元件与支撑框架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触控装置包括一本体、一键盘以及一光发射元件。键盘放置于本体上,并具有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且包括一支撑框架一键帽以及一挡止元件。键帽可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与支撑框架连接,挡止元件与键帽连接,并与键帽同步移动,光发射元件提供一光线至键盘。当键帽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光线可穿透第一端部到达第二端部;当键帽位于第二位置时,挡止元件阻挡光线,使光线无法到达第二端部。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第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光学触控装置的分解图;
图2A显示本发明光学触控装置的平面图;
图2B显示图2A中光学触控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3A、图3B显示图2A中沿一A-A’切线的剖视图;以及
图4A、图4B显示图3A、图3B中键帽的一变化例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光学触控装置
200光学触控面板
300键盘
310支撑框架
311支撑元件
320键帽
330挡止元件
330’挡止元件
331突出部
332表层
400光学镜头模块
500反光条
600虚拟键盘
E光线
S内表面
P1第一端部
P2第二端部
A-A’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光学触控装置100,包括一光学触控面板200、一键盘300、一反光条500(或光反射器)以及两个光学镜头模块400分别置于光学触控面板200相邻的两顶点,光学镜头模块400包含一光发射元件以及一光感应器;其中光学触控装置100是利用光学镜头模块400的光发射元件发送光线E,光线E接触反光条500反射后沿原路径由光感应器感应,因此,当一物体或手指触碰光学触控面板200表面的一位置时,光感应器将侦测到光线被遮蔽的信号,而后通过运算系统计算出于光学触控面板200被触碰的位置。
参见图2A、图2B,键盘300包括一支撑框架310、多个键帽320以及多个挡止元件330,其中支撑框架310、键帽320以及挡止元件330可以一体成形的方式由橡胶所制成。
支撑框架310具有透光性,以使光发射元件所发射的光线E可以穿透键盘300并经反光条500反射后得被光感应器感应,此外,支撑框架310并包括多个支撑元件311(具有透光性),多个键帽320与支撑元件311连接,并且,当键盘300放置于光学触控面板200上时,支撑元件311与光学触控面板200抵接,通过支撑元件311支撑键帽320,可在键帽320以及光学触控面板200之间保持一距离。
应注意的是,在此实施例中,多个支撑元件311成长条形,并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排列,但是支撑元件311的形状与排列方式不限于此,只要可以支撑键帽320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2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协同方法
- 下一篇: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