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系统和天线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2269.4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2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达夫;藤井建行;大岛悟;柿冈秀信;石井克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Q1/14 | 分类号: | H01Q1/14;H01Q1/24;H01Q13/10;H01Q1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海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系统 天线 设备 | ||
1.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发射器或接收器的天线设备,该天线 设备包括:
介电基板,具有位于其一个表面上的导体层;以及
缝隙天线,包括形成在所述一个表面上并且基本设置在中心的天 线电极、包围该天线电极的接地导体表面、以及由该天线电极与接地 导体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的缝隙传输线,其中
将两个馈送点设置成将环形缝隙传输线的中心夹在中间,
所述缝隙传输线穿过位于每个馈送点的通孔而延伸到所述介电 基板的另一表面,并连接到微带传输线,该微带传输线连接到安装在 所述另一表面上的发射电路芯片或接收电路芯片,
在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缝隙传输线与所述微带传输线连接时,将 阻抗失配设定成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
其中所述接地导体表面包围的所述天线电极呈圆形,或者正多边 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
其中所述两个馈送点之间并联连接的两条缝隙传输线的特征阻 抗与所述微带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之比被设定为约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设备,
其中在使用频带的中心频率附近,所述缝隙传输线的特征阻抗是 匹配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设备,
其中所述天线设备用于所述发射器的发射天线,以及
所述发射电路将高速数字基带信号直接施加到所述馈送点之一, 作为发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设备,
其中所述天线设备用于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天线,以及
当从包括所述天线设备的发射器接收发射信号时,所述接收电路 在所述接收天线的缝隙传输线上提取沿与输入到所述发射天线的缝隙 传输线中的行进波的传播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接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
其中所述缝隙天线包括三层基板或四层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设备,
其中第二层或第三层的内部层图案是接地导体表面,并且所述天 线电极与所述微带传输线的重叠部分被广泛切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设备,
其中第二层或第三层的内部层图案是接地导体表面,并且在与所 述天线电极的重叠部分形成比所述天线电极充分大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
其中所述天线设备用于所述发射器的发射天线,
所述天线电极基本沿着与连接所述两个馈送点的线相垂直的线 被划分成两个,并且每个天线电极都在划分间隙的两个端部的两个点 终止,并且向各两个馈送点施加差分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设备,
其中所述天线设备用于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天线,并且从设置在所 述天线电极的两个馈送点取出差分信号。
12.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位于发射器端的发射缝隙天线,具有天线电极与接地导体表面之 间的环形缝隙传输线;以及
位于接收器端的接收缝隙天线,具有天线电极与接地导体表面之 间的环形缝隙传输线,
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被设置为邻近地相对,并且利 用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天线的缝隙传输线之间产生的近场电磁耦 合效应来执行数据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通过耦合沿所述发射天线的缝隙传输线行进的TE10波的近 电场分量或近磁场分量到所述接收天线的缝隙传输线,来执行数据传 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226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