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注射成型部的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2633.7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4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田村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海兴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5/26;B29C45/03;B60R13/04;B60R13/06;B60J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正云;王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注射 成型 及其 制造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部分具有注射成型部的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本发 明涉及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注射成型模具和具备该成型模具的制造装 置。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外装部件,使用称为车顶装饰条、密封条、车窗玻璃导槽等具 备各种横截面形状的长状成型品。作为这种长状成型品的一种,可以举出包 括将热塑性树脂材料或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等热塑性的聚合物成型材料通过 挤压成型等方法成型为长形状的成型部件,和通过注射成型在该成型部件的 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成型且接合的注射成型部的成型品。作为制造这种在一 部分上具有注射成型部的成型品的方法,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方 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2038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造方法中,成型为长状的成型部件(专利文 献1中为“挤压成型部”)与注射成型部(专利文献1中为“模具成型部”) 的边界面的接合强度有可能不充分。即,被注射到注射成型模具的腔内的熔 融状态的注射成型部形成用聚合物成型材料在到达作为接合对象的另外成 型的已成型部件(以下也称为“第一成型部件”)的表面(即接合面)的期 间内被冷却。随之该聚合物成型材料的粘度升高,注射压力也降低。其结果 是,为了将作为接合对象的已成型部件(第一成型部件)的表面(在腔内露 出的表面)与由上述聚合物成型材料形成的注射成型部接合而保持充分的热 和压力的成型材料不能到达该已成型部件的表面,结果注射成型部与已成型 部件的接合面易剥离。
特别是,欲将规定的注射成型部接合到具有在横截面形状中厚度相对 薄、尖细的部分(例如,突起突出部)的第一成型部件时,在内部形成有含 有对应于该第一成型部件的尖细形状的空间的成型腔的注射成型模具中,保 持充分的热和压力的聚合物成型材料难以到达至该尖细空间的端部,该尖细 部分中的接合变得更困难。此外,即使接合,也可能产生肉眼不能观察到的 程度的多个微小的龟裂(即,微观的非接合部分)。若这些龟裂缓慢扩大则 最终边界部(接合面)剥离。进一步地,上述龟裂在可以目视的部分上产生 时,也会显著损害装饰性(例如美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在已成型部件的一部分上接合注射成型部而成 的成型品的制造中的上述现有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将直到已成 型部件的露出面为止保持充分的热和压力的注射成型部形成用聚合物成型 材料填充到成型腔内,且该已成型部件的露出面与由该聚合物成型材料形成 的注射成型部可以充分接合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 的该成型品。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行这种接合的注射 成型模具和具备该成型模具的制造装置。
通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提供一部分具有注射成型部的 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一部分具有注射成型部的成型品”指的是,通 过挤压成型等预先成型的部件(已成型部件)与注射成型部接合的成型品。
本发明人仔细观察上述龟裂产生现象的同时,对该产生原因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在成型腔内的上述突出部部分等薄而突起的部分中,注射成型部 成型时供给到该部分的熔融聚合物成型材料缺少对接合所需要的充分的温 度和压力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结果得不到需要的接合强度。从而,由上述观 点进行深入研究,由此完成本发明。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几个发明中,方案1的发明为使用在内部形成有规定 形状的成型腔的能够开闭的注射成型模具,在打开该注射成型模具时,将另 外成型的第一成型部件(已成型部件)放置到注射成型模具内的规定位置上, 在关闭该注射成型模具时,使该第一成型部件的一部分在该成型腔内露出, 并且保持使该露出面作为该成型腔的成型面的一部分的状态,接着,将加热 而熔融的状态的热塑性聚合物成型材料从注射口注射填充到该腔内,在成型 注射成型部的同时将该注射成型部与该第一成型部件的该露出面一体地接 合而制造成型品的方法。而且,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各工序。
(a)作为所述注射成型模具,准备在该成型模具的内部形成有在沿着 所述第一成型部件的露出面与所述注射成型部接合的边界面的方向、且从所 述成型腔分离的方向上突起,并且与该成型腔连通的排出腔的注射成型模具 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海兴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海兴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2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基函数模式的灯光效果显示方法
- 下一篇:直扫式清洁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