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力除尘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2779.1 | 申请日: | 200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0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尚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尚武 |
主分类号: | B03C1/12 | 分类号: | B03C1/12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少华 |
地址: | 014010内蒙古自治区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力 除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力除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传统除尘技术,概括为四大类型,即机械式除尘、过虑式除尘、湿式除尘、电除尘以及这几种类型的组合。其净化机理:空气动力分离和静电收集这两大机理。磁力分离技术在物料提纯,如:在磁力选矿等应用是很成功的,在污水处理方面也取得良好效果。烟气是流体,烟气中含有不等量的铁磁烟尘颗粒,应用磁力进行分离,从理论上应是可行的。由于磁力固有的特性,如磁力与磁源体间的距离是很有限的,这个距离称为有效距离,这个距离长为5-10cm,超过这个距离则无磁感应,铁磁类颗粒也不可能被磁化。以及受磁力的某些特性在烟气除尘中形成的限制性环节,如:导磁材料的选择、如何转换磁路,按需要解磁、如何使烟尘充分接触磁源体等,从而制约和限制了磁力除尘的实际应用,至今无磁力除尘工业化应用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磁力的神奇优势,采取有效措施突破磁力应用的限制性环节提供一种磁力除尘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如下:
在一个封闭的除尘箱体中按同一方向平行地设置由无磁性材料制成的表面光滑的烟尘吸附管,烟尘吸附管相互间隔地布满除尘箱体,烟尘吸附管的管径为∮38--∮108mm,烟尘吸附管间的间距为38-450mm,在每根烟尘吸附管中设有一根由永磁材料制做的棒状磁源体,磁源体的长度是烟尘吸附管在除尘箱体中的长度,磁源体本体磁感应强度为25-50兆高斯,除尘箱体内磁感应强度为2000-8000GS(高斯),磁源体可在烟尘吸附管中沿管的长度方向移动,在除尘箱体的与烟尘吸附管垂直方向的两个面上分别设内设控制阀的烟气进、出管,在除尘箱体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的集尘斗,将待除尘的烟气管道与除尘箱体的烟气进管连接,开启烟气进管内的控制阀,使烟气进入除尘箱体,此时,磁源体停留在除尘箱体中的烟尘吸附管段内,烟气从烟尘吸附管间的间隙流过,烟气中的铁磁物质、顺磁物质类烟尘颗粒通过磁场被磁化,被磁化的磁性烟尘颗粒被磁源体吸附在烟尘吸附管上,磁性烟尘裹携部分非磁性烟尘被吸附在烟尘吸附管上,在充满磁场的除尘箱体内,实现烟气净化,净化烟气由烟气出口管排出;当烟尘吸附管上吸附的烟尘饱和时,关闭烟气进管内的控制阀,用同步牵引装置将磁源体从除尘箱体中的烟尘吸附管段内同步拉出,使该段烟尘吸附管解磁,启动清灰装置,将烟尘吸附管上吸附的烟尘剥落,从集尘斗排出,由由输灰系统运走。
所述清灰装置可以采用成熟、有特效的落丸清灰装置或采用管板网清灰技术;
上述一个除尘箱体为一个除尘组元,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多个组元并列,交替进行除尘和清灰。
磁力在除尘中的神奇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磁源体产生的磁感应即磁力具有永恒性,不会因使用时间而衰减、不会因工作负荷而衰减;
②磁源体的磁力在有效距离内与被磁化的铁磁物质产生的吸力是任何除尘技术不可比拟的,按吊起实体铁块重量计算,达磁源体质量的20多倍、按磁介质容尘量(磁介质载荷)可达磁介质质量的6倍;
③磁源体产生的磁力,可以穿越任何成分的烟尘区、可以穿越多种壁厚不等的壁面;
④磁源体产生的磁力直接作用于烟尘颗粒上,形成吸附力;
⑤磁感应强度的调节范围很宽;
磁力除尘对铁磁类烟尘捕集率,即使是亚微米粒子,效率也是极高的。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应用范围广。特别是冶金行业,有约70%以上的烟尘含有铁类物质;
2.对铁类烟尘净化效率高,是其它除尘技术无法比拟的;
3.用本方法制做的磁力除尘器既可作为烟气净化装置,还可作为含铁尘泥提铁装置,用于提高铁品位;
4.由于磁力直接作用于烟尘颗粒上,本除尘方法更节能;
5.磁力除尘的磁感应强度调节范围很宽,运行稳定、安全,寿命更长;
6.磁介质容尘量(磁介质载荷)很大,可达磁介质质量的6倍;
7.单位面积处理烟气量大;
8.在本除尘方法中可带换热功能,对烟温适应性强,且可显热回收;
9.本除尘方法阻损很低,更容易与其它精除尘方法组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烟尘吸附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图7的D-D向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6的C-C向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尚武,未经赵尚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2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