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速器的输出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2907.2 | 申请日: | 200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1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石塚正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谦;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速器 输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减速器连接到对方设备(被驱动设备)上的减速器 的输出部结构。
背景技术
减速器将马达等驱动源的旋转减速,然后传递至对方设备的被驱动轴。 因此,在减速器的输出侧上,需要将减速器的主体壳(固定系统)连接到 对方设备的连接壳上。此外,需要将减速器的输出构件(旋转系统)连接 到对方设备的被驱动轴上。
图3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速器2。
在减速器2的主体壳4的内周4A上配置有一对轴承6、8,通过该一 对轴承6、8,输出构件10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主体壳4上。
在该基本结构下,该减速器2的主体壳(固定系统)4利用在减速器2 的主体壳4的外周4B上形成的接合部E1,连接到对方设备12的连接壳 14上。另外,在该说明书中“接合部”是指,2个构件抵接时作为各构件 的安装位置的基准的嵌合部。即,在减速器2的主体壳4的外周4B上形成 的接合部E1与对方设备12的连接壳14的内周14A嵌合,从而使减速器2 的主体壳4与对方设备12的连接壳14的轴心对准,并且在轴向上进行对 位。
此外,通过轴承6、8支撑在主体壳4上的输出构件(旋转系统)10 在该专利文献1的例子中为实心的输出轴,通过未进行图示的键(key)与 对方设备12的被驱动轴(省略图示)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6347号公报
但是,在这样的输出部结构中,例如,为了使减速器的主体壳的外周 作为接合部发挥作用,需要准确地进行加工。此外,由于主体壳的内周也 构成轴承的承受面,所以也需要精密地进行加工。支撑输出构件的轴承不 论是使用通用件,还是自制,都需要对其内圈、外圈、转动体的全部进行 包括间隙的尺寸管理在内的相应的尺寸管理。而且,输出构件的外周也当 然需要精密地进行加工。
换而言之,若不正确地管理减速器的主体壳的外周以及内周、轴承的 外圈的外周以及内周、转动体的直径,轴承的内圈的外周以及内周、还有 输出构件的外周这些全部的半径方向的尺寸,则由于误差的积累,不能够 使减速器的主体壳的轴心与对方设备的连接壳的轴心或者减速器的输出构 件的轴心与对方设备的被驱动轴的轴心准确地一致。因此,要求对上述各 部制造时的尺寸进行严格的管理,而且,零件数量也多,制造成本容易升 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问题而做出的,其课题是削减零件数量, 并且放宽制造时尺寸的管理,能够以低成本且准确的尺寸精度连接减速器 和对方设备。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构成为能够将减速器安装在被驱动设备 上的减速器的输出部结构中,具备:内圈构件,构成轴承的内圈;转动构 件,构成上述轴承的转动体;外圈构件,构成上述轴承的外圈;上述内圈 构件作为上述减速器的输出构件与上述对方设备的被驱动轴侧连接,上述 外圈构件与减速器的主体壳的内周以及上述对方设备的连接壳的内周嵌 合,作为提供安装时的基准的接合部发挥功能,上述轴承通过上述内圈构 件、转动构件以及外圈构件,承担上述内圈构件以及与该内圈构件连接的 上述被驱动轴的两方向的轴向负载。
根据本发明,输出侧作为整体构成巨大的轴承,该轴承的内圈作为输 出构件发挥功能,并且外圈的外周作为减速器的主体壳以及对方设备的连 接壳双方的接合部直接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削减零件数量,并且能够削 减要求精密尺寸管理的部位的数量,从而能够在低成本下维持准确的尺寸 精度。
根据本发明,能够放宽制造时尺寸的管理以及零件的管理,以低成本 并且准确的尺寸精度连接减速器和对方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减速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减速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现有减速器的输出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减速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马达
22…减速器
24…对方设备
26…马达壳
28…第一主体壳
30…减速部
32…马达轴
36…连接轴
38…太阳齿轮
42…行星齿轮
44…内齿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29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转向灯自动循迹开启装置
- 下一篇:灯光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