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雷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3000.8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9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学;蒋钧钧;罗生梅;马志宏;王保民;沙成梅;吴明亮;蔡善乐;吴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19/00 | 分类号: | F42B19/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雷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鱼雷由发射器发出,靠惯性前进,没有返航能力,失去打击目标时,无法招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雷。
本发明是一种鱼雷,包括一电池区4,电器控制器5,尾部有四个平衡翼6,二个垂直方向翼7,二个水平方向翼8,其目标探测器和引信1安装在鱼雷的锥形端部,在鱼雷的锥形端部的同一圆周上环绕鱼雷轴心线OO′在鱼雷壳体内开有8~12个圆孔3,每个圆孔的轴心线相交于鱼雷轴心线OO′上同一点上,并且每个圆孔的轴心线与鱼雷轴心线OO′的夹角相等,所有圆孔交汇于鱼雷轴心线OO′并形成一锥孔,在鱼雷尾部安装一空心套式转子的异步电动机的转子15,转子15的空心套的轴线与鱼雷轴心线OO′同轴,水力推进涡轮10与转子15的空心套同轴并固定安装在转子15的空心套的尾端,转子15的另一端嵌入鼠笼13,所有圆孔3交汇形成的锥孔与转子15的空心套相通,转子15安装与异步电动机的机座14中,由电机转子定位环9定位,机座14中嵌入有定子线圈12,机座14与鱼雷壳体为一整体。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为:鱼雷由于自身存在推进能力,移动速度、运动方向可以自动调节,当可返航式鱼雷发射后失去目标,在可返航式鱼雷的电器控制器的计算机及发射台的控制下可以使可返航式鱼雷改变方向,撤销攻击命令,返航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鱼雷的外观结构图,图2是图1中K向视图,图3是图1中的P-P向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鱼雷,鱼雷轴心线为OO′。如图2所示,4为电池区,5为电器控制器,鱼雷尾部有四个平衡翼6,二个垂直方向翼7,二个水平方向翼8,在鱼雷的锥形端部的同一圆周上环绕鱼雷轴心线OO′在鱼雷壳体内开有8~12个圆孔3,如图3所示,2为弹头,目标探测器和引信1安装在鱼雷的锥形端部,每个圆孔3的轴心线相交于鱼雷轴心线OO′上同一点上,并且每个圆孔3的轴心线与鱼雷轴心线OO′的夹角相等,所有圆孔交汇于鱼雷轴心线OO′并形成一锥孔,在鱼雷尾部安装一空心套式转子的异步电动机的转子15,转子15的空心套的轴线与鱼雷轴心线OO′同轴,水力推进涡轮10与转子15的空心套同轴并固定安装在转子15的空心套的尾端,转子15的另一端嵌入鼠笼13,所有圆孔3交汇形成的锥孔与转子15的空心套相通,转子15安装与异步电动机的机座14中,由电机转子定位环9定位,相接触部位有密封圈11密封,机座14中嵌入有定子线圈12,机座14与鱼雷壳体为一整体。
本发明的鱼雷在电器控制器5的控制下,通过目标探测器的反馈信号对异步电动机的转速进行控制,调节推进动力,对鱼雷的移动速度进行调节;通过调整二个水平方向翼8、二个垂直方向翼7的偏摆角实现目标跟踪。电气系统及电机的电能由电池区4所装的电池提供。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鱼雷在电器控制器5的控制下,通过目标探测器1的反馈信号对异步电动机的转速进行控制,调节水力推进涡轮10的转速,由水力推进涡轮10把圆孔3中的水由鱼雷的尾部排出,产生向前的推进动力,同时电器控制器5通过目标方向识别,控制二个水平方向翼7的摆角,对可返航式鱼雷的旋转方向调节,控制二个垂直方向翼8的摆角,对可返航式鱼雷的水中飞行高度调节。鱼雷在水中飞行时由相差90°的四个平衡翼6保持平稳飞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30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