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腈纶改性纤维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3209.4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7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郑有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郑桂花;吴学丙 |
主分类号: | D01F6/40 | 分类号: | D01F6/40;C08F220/44;D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1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腈纶 改性纤维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制品行业中的原材料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腈纶改性纤维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形象的美化,时尚消费已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假发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的发展趋势。发制品行业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以天然人发和特种化学纤维为主,但在人发资源日益紧缺、价格不断上涨、供需矛盾突出的前提下,主要以特种化学纤维为主。
目前我国化纤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化纤技术差别化、功能化比率低;二是化纤常规产品档次低,不具备多功能性,多属单一功能的改性纤维,而没有发制品行业急需的、以细旦超细旦纤维为主的多功能复合纤维;三是化纤产品链整合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应用能力不强。从而制约了假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腈纶改性纤维发丝的生产工艺,利用本发明生产出的多功能腈纶改性纤维发丝填补国内空白,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腈纶改性纤维的生产工艺,是由48%的丙烯腈和52%的其它单体共聚,采用溶液聚合直接纺丝法,并在现有腈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性而成。其主要工艺为聚合段工艺和纺丝段工艺。
1、聚合段工艺:
聚合段工艺的关键工序有:聚合、反应单体冷凝、脱单体、混合、储存、过滤、纺丝液储罐待纺丝。
将丙烯腈、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硅酸钠大批使用的原料均在储罐区储存,设有氮气保护设施,夏季有冷却系统实施降温,偏二氯乙烯罐内保持3-5℃以下;丙烯腈、丙烯酸甲酯罐均保持在15-18℃以下,液体原料靠输送泵输送,配料后送入聚合釜,固体原料用二甲基甲酰氨配置好溶液后备用。
聚合釜采用三釜串联方式连接聚合,聚合温度为53-66℃,在釜内停留时间为20-25小时,从聚合釜出来的原液内含有未反应单体,用齿轮泵送入脱单体塔脱单,脱出单体后的纺丝原液经过滤机除去杂质后进入纺丝液储罐待纺丝用。聚合过程为放热过程,故用夹套冷却水降温,供给纺丝工段用的纺丝原液用齿轮泵联动、稳定供给。
2、纺丝段工艺:
纺丝段工艺的关键工序有:纺丝凝固、预牵伸、水洗、热牵伸、第一后处理、第二后处理、纺丝、卷曲、裁断、打包。
浴温5-10℃以下,二甲基甲酰氨浓度为50-56%下,进行纺丝凝固,预基MP后,把刚凝固成的纤维进行热拉伸和预牵伸,经过水洗机用50-56℃的无离子水洗去残余的二甲基甲酰氨,含有二甲基甲酰氨的水送到二甲基甲酰氨回收系统再用,然后进行热牵伸处理,第一处理上油剂I,进行干燥处理,再进行第二次后处理,上油剂II,然后纺丝,落丝打包或者卷曲、裁断(短纤维),然后打包。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腈纶改性纤维生产工艺,生产出的纤维发丝主要用到发制品领域,另外还可用到高贵皮毛、长毛绒玩具、地毯、挂毯等产品上。多功能腈纶改性纤维继承了腈纶、氯纶等多种纤维的优点外,具有生产成本低、具备天然人发的光泽、优良的弹性、阻燃性、悬垂性、色泽鲜艳,并且易造型、易整理,酷似天然人发等特点。并具有抗阻燃、抗静电、抗菌、蓄热保温、有色、易染、抗辐射、高吸湿等特殊功能,达到仿真和超真的效果。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郑桂花;吴学丙,未经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郑桂花;吴学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32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配式房屋构造及其方法
- 下一篇:阻燃聚丙烯腈仿毛发纤维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