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以太网装置的传输功率控制器及其相关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4757.9 | 申请日: | 200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3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林冠亨;吴宗轩;侯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10 | 分类号: | H04B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以太网 装置 传输 功率 控制器 及其 相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指一种用于以太网装置的传输功率控制器及其相关方法,尤指一种根据电缆线长度,调整该以太网装置的传输功率的传输功率控制器及其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遵循IEEE 802.3协议的网络硬件标准,目前已广泛地在局域网中使用。根据不同的需求,以太网装置可通过多种不同的网络媒介进行连接,例如双绞线(twist pair)、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及光纤等,以支持每秒千万比特模式(10Mbps)、每秒一亿比特模式(100Mbps)及每秒十亿比特模式(1Gbps)等比特率模式。
目前大部分的以太网装置通常是通过双绞线进行连接,且支持10Mbps和100Mbps两种比特率模式。在网络连线之初,两个互相连接的以太网装置会通过链接脉冲(link pulse)信号,来确认双方的连线能力及传输速率。例如,假设双方及网络媒介都能够支持100Mbps的比特率模式,则以100Mbps来进行连线,否则将比特率调整成为低速的10Mbps。
然而,随着局域网的广泛使用,网络系统所消耗的功率也对应地增加。因此,如何节省网络系统中非必要的电力消耗,实为该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习知技术中,不论电缆线的长度为何,以太网装置都会使用相同的功率进行传输。在此情形下,对于使用短电缆线进行连接的以太网装置而言,使用与长电缆线相同的传输功率不啻是一种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主要在于提供用于以太网装置的传输功率控制器及其相关方法。
本发明揭露一种用于以太网装置的传输功率控制器。该以太网装置通过电缆线与另一以太网装置进行连接。该传输功率控制器包含有长度估测单元、功率选择单元及链接监控单元。该长度估测单元用来产生检测信号至该电缆线,并根据该检测信号的反射波形,估测该电缆线的长度。该功率选择单元耦接于该长度估测单元,用来根据该电缆线长度的估测结果,调整该以太网装置的传输功率。该链接监控单元耦接于该功率选择单元,用来监控该以太网装置的网络链接状态,以判断该传输功率是否选择正确。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用于以太网装置控制传输功率的方法。该以太网装置通过电缆线与另一以太网装置进行连接。该方法包含有产生检测信号至该电缆线,并根据该检测信号的反射波形,估测该电缆线的长度;根据该电缆线长度的估测结果,调整该以太网装置的传输功率;以及监控该以太网装置的网络链接状态,以判断该传输功率是否选择正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以太网装置的传输功率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长度估测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以太网装置控制传输功率的流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传输功率控制器
100、120 以太网装置
110 电缆线
11、20 长度估测单元
12 功率选择单元
13 链接监控单元
21 接收单元
22 相关性运算单元
23 判断单元
30 流程
300~340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以太网装置的传输功率控制器10的示意图。以太网装置100通过电缆线110,例如双绞线(twist pair),与另一以太网装置120进行连接。传输功率控制器10包含有长度估测单元11、功率选择单元12及链接监控单元13。长度估测单元11用来产生检测信号至电缆线110,并根据检测信号的反射波形,估测电缆线110的长度。功率选择单元12耦接于长度估测单元11,用来根据电缆线长度的估测结果,调整以太网装置100的传输功率。链接监控单元13耦接于功率选择单元12,用来监控以太网装置100的网络链接状态,以判断传输功率是否选择正确。
较佳地,上述检测信号是链接脉冲(link pulse),用以在网络连线之初通过自动协商(auto-negotiation)机制,来确认双方网络装置的连线能力及传输速率;而链接监控单元13则通过执行链接监控过程(link monitorprocess),监控以太网装置的网络链接状态。关于链接脉冲信号及链接监控过程的运作,请参考IEEE 802.3协议规范,在此不多加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47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整合页机构
- 下一篇:一种嵌入式电冰箱门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