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控速度的高楼逃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4860.3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8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孟旭;乔骄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孟旭;乔骄 |
主分类号: | A62B1/08 | 分类号: | A62B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100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速度 高楼 逃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逃生装置,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可对下降速度进行调控 的高楼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楼堂馆所建设得越来越高,伴随着产生了高楼逃 生问题,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如火灾等。传统逃生装置的基本设计思路 是让逃生者匀速下落,其优点是只要控制好匀速下落的速度,即可保证逃生者安 全着地。但,缺点是逃生的速度较慢,所需的逃生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快速、可调控速度的 高楼逃生装置,以合理控制速度变化,节约逃生时间,避免突发事件的危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循环逃生绳索等,其特征在于由滑轮、双 轮组、离心小锤、弹簧A、压杆小球、弹簧B、限位杆、齿状块、过渡轮、重锤、 杠杆、横杆、轮轴、抱闸、复位手柄、循环逃生绳索共同安装连接组成,其相互 位置和连接关系为:离心小锤、弹簧A固定在双轮组的一个轮子上,循环逃生 绳索穿过双轮组,与滑轮、轮轴连接,并缠绕在轮轴上若干圈;重锤通过过渡轮 依次连接限位杆、杠杆,压杆小球、齿状块、弹簧B抵住限位杆,所述的齿状块 与限位杆的斜齿相接;杠杆的下端连接抱闸的一边,并通过横杆连接抱闸的另一 边;复位手柄连接在限位杆的左端。
本发明的设计思路:
高楼逃生不仅仅是要保证逃生者安全着地,更重要的是尽量为自己及他人赢 得时间。本着缩短逃生者的下逃时间、保证逃生者在着地时受地面的冲击不是太 大的原则,发明人认为,最佳竖直逃生状态是逃生者先做加速下落,再做减速运 动。为此,在高楼逃生装置中,设计了一个用来在合适的时候将加速下落改变为 减速运动的速度控制装置。
对离心小锤的离心运动做简化处理。设循环逃生绳与双轮之间没有滑动,当 小锤处于最下方且开始撞击压杆小球时,有F弹-G=F向心力,则
F弹=k1Δx=k1(l-l0) (3)
式中,m1为离心小锤的质量,v人是逃生者自由下落期间的速度(同时也认为是 循环逃生绳的速度,R为连带离心小锤的轮的半径,l为离心小锤撞击压杆小球 时的离心距离,M为逃生者的质量,h自为逃生者自由下落的距离,k1为连接离 心小锤的弹簧的劲度系数,l0为该弹簧的原长。由以上三式可得
显然,从公式(4)可以看出,弹簧伸长量与自由下落高度成一次函数关系, 因此,调节好相关参数,即可在h自一定时求出相应的l。而l确定后,调节离心 小锤与压杆小球A的距离,即可在下落h自时触发减速启动部分,使逃生者开始 减速下降。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和优点:利用弹簧、齿轮、杠杆、 滑轮等简单机械,运用物理学上简单的胡克定律和杠杆原理来进行速度控制,其 优点在于能够合理的控制速度变化,尽量节约逃生时间。本发明可安装在阳台侧 面等无障碍物处或固定在楼顶,安全、快速、高效、操作方便,有广阔的市场前 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左视图。
图中,1.滑轮,2.循环逃生绳索,3.双轮组,4.弹簧A,5.离心小锤,6.压 杆小球,7.复位手柄,8.限位杆,9.齿状块,10.弹簧B,11.过渡轮,12.重 锤,13杠杆,14.横杆,15.抱闸,16.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滑轮1、循环逃生绳索2、双轮组3、弹簧A4、离心 小锤5、压杆小球6、复位手柄7、限位杆8、齿状块9、弹簧B10、过渡轮11、 重锤12、杠杆13、横杆14、抱闸15、轮轴16共同安装连接组成。
除了复位手柄7外,其它部件均可密封在一个整体罩中。整个装置可安装在 阳台侧面等无障碍物处或固定在楼顶。
其相互位置和连接关系为:
离心小锤5、弹簧A4固定在双轮组3的一个轮子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孟旭;乔骄,未经朱孟旭;乔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48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