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喷雾冰冷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5020.9 | 申请日: | 200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5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林于紘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于紘 |
主分类号: | F25B21/02 | 分类号: | F25B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喷雾 冰冷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致冷片冷却装置,尤其是指具薄型真空泵及喷雾器之真空喷雾冰冷器,雾液泵压循环流动,真空喷雾使致冷片迅速冷却,冷却液真空喷雾提高致冷片之冷冻效果,薄型真空泵及喷雾器嵌固于导热铸体,使散热结构达到薄型化效果。
背景技术
一般芯片冷却装置如图15习用致冷片冷却装置,包括了散热板及冰冷板夹固致冷片,散热板侧方固置一散热风扇,致冷片发热量高的时侯,如果想加速致冷片冷却,需要加大散热板或散热风扇,但致冷片与散热板接触之部位温度很高,而散热板四周部位温度并不高,加大散热板或加强散热风扇往往不具降温效果,台湾新型专利证号第M270407号、及台湾新型专利证号第M260724号等案,加设均热板之目的在于均热板能整体均匀吸热,以避免散热不均。惟习知加设均热板之散热器仅能提供被动式散热(Passive cooling),受制于材料本身有限之热传导性,实难以满足越来越严格之散热要求。同时,与热管相关之专利例如有台湾发明专利证号第I241156号、台湾发明专利证号第I236337号、及台湾发明专利证号第I225584号等案。热管系藉由相变化来移除大量热量,习知之热管系于热管中,液态之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与气态之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此种应用毛细结构之热管会有流动阻力大之问题,无法应付高热通量密度。另外,传统热管尚有传输距离较短及接触面积相对太小等问题。
电子冰箱的致冷片可将热量由冷端带往热端,但如致冷片热端与散热板接触之部位温度很高,而拚命加大致冷片之电流,或加大加厚散热板,电子冰箱往往不具降温致冷效果,故一般习用电子冰箱的致冷片冷却装置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1.本发明之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电子冰冷效率差,散热板冷却及加速致冷片冷却冷冻效果的致冷片冷却装置,藉真空泵及喷雾器及金属中空具有管路的散热器,可提升导热铸体之散热效率,可降低导热铸体热阻,可避免工作流体堆积,可微型化,加速致冷片冷却使电子冰冷器迅速冷冻之真空喷雾冰冷器。
想要提高电子冰箱的致冷片降温致冷效果,拚命加大致冷片之电流,或加大加厚散热板,往往不具降温致冷效果,必须将致冷片热端与散热板接触之部位温度迅速下降,才能提高致冷片降温致冷效果,一般散热冷却的方法有气冷及水冷两种,如果气冷加大加厚散热板或加强散热风扇,不具散热冷却降温效果,只有改为水冷方式,将散热板挖空,用冷却液通过散热板,冷却液加强散热冷却降温效果。
2.如果冷却液通过散热板,用热升冷降自然循环流动的方法,冷却液流动通过散热板的速度慢,致冷片热端与散热板接触之部位温度下降慢,则电子致冷片降温致冷效果并不明显提升,故需要加一水电泵及一储液槽,大大的储液槽,大量低温的冷却液,及水电泵循环泵压冷却液流动的方法,冷却液通过散热板,冷却液加强散热冷却降温效果。
3.大大的储液槽,大量低温的冷却液,在实际的应用上,除了空调冷气,是很难做到的,如电子冰箱,电子除湿机等,一般便携式产品设计上是讲求轻薄短小,大大的储液槽,大量低温的冷却液,厚重粗笨十分严重的影响到便携功能,故将储液槽薄型化,储液槽内加回型隔板,水电泵将冷却液由中空散热板泵压向薄型水槽,冷却液在储液槽内顺回型隔板而下,热上冷下及水电泵的压送,加速冷却液泵压循环流动,缩小储液槽而提高致冷片降温致冷效果。
4.水电泵加一散热板,零件多,如将水电泵直接嵌固于散热器上,薄型水电泵将冷却液泵送到散热板冷却致冷片,冷却液泵压循环流动使致冷片迅速冷却,冷却液提高致冷片之冷冻效果,薄型水电泵嵌合于散热器,使散热结构达到薄型化效果,薄型水电泵的机体是一具有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内是装固一压电陶瓷片及振动板,薄型水电泵的机体金属外壳是直接锁固致冷片上,薄型水电泵的金属外壳具有进水管及出水管,薄型水电泵的进水管及出水管是接至冷却液的薄型储液槽,冷却液由薄型储液槽经薄型水电泵的进水管,吸入薄型水电泵,冷却液由薄型水电泵的出水管送回储液槽,冷却液泵压循环流动使电子芯片迅速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于紘,未经林于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50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