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发器传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5786.7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6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郝云玉;于传富;蒋强;岳清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2 | 分类号: | F28F1/42;F28F13/06;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惠忠 |
地址: | 453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器 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发器传热管。
背景技术
在03年以前,我国制冷空调设备普遍采用推荐性的技术标准,没有规定强制性的能效标准,造成我国制冷空调设备的能效比相对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态,我国分别于2004年颁布实施了《家用电冰箱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于2005年3月1日起实施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其中,国家能效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中不但规定了当前的能源效率等级指标,还规定了2009年将实施的空调器能效标准技术要求。
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上述制冷空调设备的能效标准,制冷空调设备研发人员一般采用以下三种途径来提高电制冷机组的能效:a.开发高效新型压缩机b.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c.优化电制冷设备的系统设计。
对于传热管制造行业来说,要提高制冷空调设备的能效,主要是通过开发高效传热管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来实现。现有技术中制造和使用的各种高效传热管,虽然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性能,但都存在着共同的问题:1、只专注于传热管外表面传热面积的开发,而忽视传热管外表面在制冷剂吸热蒸发时,汽化核心的维持,即连续不断的产生气泡而维持蒸发的高效性。一般情况下,汽化核心数的产生并不难做到,在壁面上加工一些毛刺或小凹槽,均能实现气化核心数的增加。而汽化核心的维持,即能够连续不断地产生气泡,才是影响蒸发器传热高效性的重要因素。而能够连续不断地产生气泡与各个凹穴的积汽能力有关系,只有具有永久积汽能力的凹穴,才是真正的活化穴也就是汽化核心的源头。2、对于传热管内表面关注不够,致使传热管内壁层流过大,紊流不足,传热效率不高而使制冷系统效率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的蒸发器传热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发器传热管,包括设置于外表面的翅片部和设置于内表面的内齿部,所述内齿部包括高低双层交叉阶梯形排列的一次内齿和二次内齿。
所述内齿条数为在垂直于轴向方向上每周设置35~65条,所述一次内齿的高度范围为0.2~0.35mm,所述二次内齿的高度范围为0.10~0.25mm,一次内齿螺旋角范围为25°~40°,所述一次内齿和二次内齿的交叉角度范围为60°~80°,齿顶角范围为30°~60°。
优选的,所述翅片部上还开设有二次翅槽,所述二次翅槽垂直于所述蒸发器传热管的轴线。
优选的,所述二次翅槽的槽深范围为0.15~0.35mm,槽宽范围为0.15~0.25mm,槽数范围为每周设置60~125个。
优选的,所述翅片部上还开设有三次翅槽,所述三次翅槽与所述蒸发传热管轴线的夹角范围为120°~160°。
优选的,所述三次翅槽的槽深范围为0.15~0.35mm,槽宽范围为0.15~0.25mm,槽数范围为每周60~125个。
优选的,所述翅片部设置有一次蒸发腔室,所述一次蒸发腔室底部向上延伸设置有四次翅片,所述四次翅片在所述一次蒸发腔室内划分出至少两个小空腔,每个所述一次蒸发腔室内设置有1~4条所述四次翅片。
优选的,所述四次翅片的翅高范围为0.10~0.25mm,翅宽范围为0.05~0.15mm。
优选的,所述翅片部的翅片形状为T形、倒三角形或倒梯形。
优选的,所述一次内齿的齿顶与所述二次内齿的齿底圆滑过渡形成高低双层交叉阶梯形内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传热管的内表面的内齿部设置有高低双层交叉阶梯形的一次内齿和二次内齿。该交叉阶梯型内齿的设计,不但有效增加了内表面与冷媒的接 触面积,而且强化了管内冷媒流动中的扰流,使冷媒的传热过程更加高效。在传热管外表面制作各种腔、室,使得换热面积增加,汽化核心数增加,同时该双重凹陷型凹腔,对不同湿润性能的制冷剂,均具有稳定的集汽能力,能形成稳定的汽化核心,因而能使换热管的蒸发性能大大加强。因该种结构,借助于特殊流道结构(狭缝)使气泡生成后,可形成气泡聚合,并形成大面积的泡底液体微层蒸发,形成真正的活化穴,大大强化了沸腾传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蒸发器传热管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57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加样系统的液面检测装置
- 下一篇:痕量钚样品中钚年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