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铸机结晶器及其温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6116.7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8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黎锋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镭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00 | 分类号: | B22D2/00;B22D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 刚 |
地址: | 410001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铸机 结晶器 及其 温度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铸自动化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铸机结晶器 及其温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连铸工艺的生产过程中,钢液从大包通过长水口保护套管流 入中间包,再经水口进入结晶器,由于结晶器保护渣融渣不良、拉 坯速度过快或其它原因导致初生坯壳与结晶器铜板接触,形成粘结 而产生漏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连铸机正常生产时,初生坯壳不与结晶器铜板直接接触,中 间隔着保护渣液,结晶器铜板温度稳定。粘结时,初生坯壳与结晶 器铜板直接接触,结晶器铜板温度迅速上升。因此,可以通过对结 晶器铜板温度变化的检测,对漏钢进行预报和处理,避免漏钢事故 的产生。
通常在温度检测过程中会受到水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 的温度不准确。目前,炼钢厂连铸生产中所使用的漏钢预报温度传 感器通常采用碰焊结构,直接将温度传感器的热电偶丝或热电阻丝 碰焊到连铸机结晶器铜板上,但这种方式不易拆卸,而且热电偶丝 的测温误差柏松分布也不好控制,热电偶丝本身的误差也无法校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免受渗水影 响的温度检测装置,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一种具有温度检测装置的 连铸机结晶器。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连铸机结晶器温度检测装置,其包括: 外套管,适于穿设结晶器水箱,并与结晶器铜板密封配合;内套管, 设置于外套管中,具有可伸出外套管的防水保护端;以及感温组件, 设置于内套管中,感测结晶器铜板的温度。
其中,上述外套管螺接于结晶器铜板上,内套管的防水保护端 是封闭的。
其中,上述外套管中设有弹性元件和螺帽,弹性元件的一端抵 压内套管上,另一端抵压在螺帽上。
其中,上述内套管贯穿螺帽。
其中,上述内套管螺接于外套管中,并且设有弹性防松件。
其中,上述内套管螺接于结晶器铜板上,防水保护端是敞口的, 并且与结晶器铜板密封配合。
其中,上述感温组件包括:本体、位于本体端部的螺接帽、以 及与本体连接的信号插座。
其中,上述感温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本体上的弹性元件和套管, 本体上设有挡肩。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铸机结晶器,构成连铸机结晶器的 各侧壁分别包括铜板和位于铜板外侧的水箱,其中,至少一侧壁上 设有贯穿水箱的连接至结晶器铜板的根据上述结构的至少一温度检 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的外套管或内套管螺接于铜板的安装孔中。
其中,上述水箱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走线槽和汇线槽。
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保护装置中,设置外套管和内套管,外套 管与结晶器铜板密封配合,防止渗水,内套管的端部形成防水保护 部,对感温组件的感温部位形成封闭或者密封防水保护。通过这种 设置,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结晶器铜板的渗水的影响。这样增加了感 温组件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温度采集的准确度。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 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特征 和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附图示出了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图 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
图5示出了图4所示温度检测装置实施例的变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用的一种结构的感温组 件;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用的另一种结构的感温 组件;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
图9示出了图8所示温度检测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铸机结晶器的透视图;以及
图11示出了图10所示连铸机结晶器的另一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镭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镭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61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