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化学危险品洗消的超强效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6391.9 | 申请日: | 200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8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朱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玛华 |
主分类号: | A61K45/06 | 分类号: | A61K45/06;A61P43/00;A62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5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化学 危险品 强效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针对化学危险品洗消的超强效组合物,有效成分含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缓冲系统、MH-01及其他辅料等多种成分组成。本组合物在化学危险品洗消谱、洗消效价及安全性等方面较含单一抗腐蚀性成分的上市产品更具优势与潜力,适用于所有与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络合剂及溶解剂有关的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络合剂、溶解剂等化学危险品的应用愈加广泛。我国目前已经存在的化学危险品约有3000种,化工生产、销售企业已达20000余家,相关的从业人员达百万之众。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化学事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体、其他生物及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常接触的、可引起化学损伤的化学物质包括:
1.酸类:硝酸、硫酸、氯磺酸、氢氟酸、盐酸、鉻酸、氢溴酸、甲酸、乙酸、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草酸、丙烯酸等。
2.碱类: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硅酸盐、氧化钙(生石灰)、甲胺、乙二胺、三甲胺等。
3.氧化剂类:过氧化物(过氧化氢、过氧化苯)、过酸(过氧乙酸)、过氧化丁酮、二氧化硒、三氯化磷、黄磷、高锰酸钾、重铬酸钾、三氯氧磷等。
4.还原剂类:联氨、苯肼、乙硫醇酸等。
5.络合剂类:硫酸铜、硫酸铁、汞、镍盐等。
6.溶解剂类: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等。
这些化学危险品接触人体后,可产生局部损害甚至全身损害,其中包括:(1)体表化学损伤;(2)眼化学损伤;(3)呼吸道化学损伤;(4)消化道化学损伤。其损害程度与化学物的性质,剂量,浓度,接触时间及面积,处理是否及时及有效等因素有关。
化学危险品不慎进入环境后,污染大气,遇草木皆枯,若渗入地下或进入河流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留下隐患,影响巨大。
传统的急救措施与不足
一、人员灼伤
1.立即离开现场,迅速脱去污染的衣裤、鞋袜。
2.立即用大量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min。冲洗时应优先处置眼、鼻、耳等器官以及皮肤多皱柔嫩部位。
3.酸性化学损伤用2~5%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冲洗,碱性化学损伤用2~3%硼酸溶液冲洗。随后仍需用清水冲洗创面。
4.冲洗清创完成后,局部可用纱布或无菌敷单复盖,送保健站或医院进一步救治。
人员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用水清洗。因为大量的水可以将酸、碱等化学物质的浓度降低,并可部分清除人体表残留的有害物质,进而减轻其损害程度。其次,条件允许时,可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另外还可根据腐蚀性物质以及损伤情况,采用弱酸或弱碱等中和手段进行处理。但上述处理办法均存在不足之处。第一,损伤事件发生后,必须在10s内进行处理,否则腐蚀性物质就对人体、其他生物产生相当大的伤害,同时污染环境。这是因为酸可以使组织蛋白凝固,形成一层痂壳;碱可以形成脂肪皂化,并可产生可溶性碱性蛋白,对局部创面有继续损害的过程;磷损伤后形成磷酸,可继续使组织损害。以眼睛为例,眼睛是人体非常娇嫩的器官之一,如遇腐蚀性物质时,轻则导致组织细胞水肿、纤维素沉淀,重则可造成角膜穿孔、眼睑求粘连、甚至眼球萎缩而导致失明。第二,采用水清洗时,需要大量的水,且冲洗时间不低于15min,而效果不明显,大量的水进入细胞组织还会产生水肿现象,同时残存的有害物质会进一步侵害细胞组织。第三,采用生理盐水清洗时,生理盐水具有等渗作用,无法将浸入到深层组织中的有害物质携带出来,而且生理盐水可使眼角膜等娇嫩器官形成纤维素沉淀。第四,采用弱酸或弱碱等中和手段处理时,中和反应要释放大量的热,这对已经受损的细胞组织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最终导致二次伤害。
二、环境污染
1.若是气状化学危险品则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
2.若是液体或固体化学危险品,则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3.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玛华,未经朱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63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精华素空气熏香剂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大梁用钢及其控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