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墨打印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7174.1 | 申请日: | 200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9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潘天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J2/16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墨打印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打印机,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的价格逐渐降低以及高品质的打印效果,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逐渐成为个人或家庭必备的电子产品。尤其在照片的打印功能上,已经可以媲美专业相片冲印店的水准,使得个人照片、彩色/黑白文件的影像更接近真实、鲜明的色彩。而且,借由高传输速度的接口(如USB传输接口),可加快打印机在进行大尺寸以及高解析度的打印时的传输速度,让使用者在打印高品质相片时更为方便与效率。
以喷墨打印机而言,当喷墨头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可借由封存件对其进行封存以避免喷墨头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环境中。现有喷墨打印机用以作动封存件的一种方式为将进纸马达的动力导引至封存件,以带动封存件对喷墨头进行封存,如此一来必须选用马力较大的马达而会增加制造成本。此外,另一种方式则为借由喷墨头的移动带动封存件进行封存,如此一来虽可选用动力较小的马达,但此种作动方式通常是利用喷墨头对封存件的推动配合斜面的导引而使封存件爬升而接近喷墨头,因此喷墨打印机内部需要较大的空间来提供封存件移动范围,而使其体积较为庞大并占据较多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具有较小的体积。
本发明提出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主体、喷墨头、封存件、弹性件及转动件。喷墨头可移动地配置于主体。封存件可移动地配置于主体。弹性件连接于主体及封存件之间。转动件枢设于主体。当喷墨头朝主体的一端移动而带动转动件相对主体转动时,转动件抵抗弹性件的弹性力带动封存件远离喷墨头,且与封存件之间构成结构性干涉以固定封存件的位置。当喷墨头朝主体的另一端移动而带动转动件相对主体转动时,结构性干涉被解除且封存件借由弹性件的弹性力靠近并覆盖喷墨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喷墨头及封存件分别适于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移动,且第一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第二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体的侧边具有开槽,且封存件包括盖体及杆件。盖体配置于主体内且用以覆盖喷墨头。杆件连接于盖体,其中杆件滑设于开槽且部分杆件从侧边穿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转动件枢设于侧边且具有缺口及位于缺口内的卡合结构,从侧边穿出的部分杆件位于缺口内且卡合结构用以与杆件构成结构性干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件为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转动件具有第一凸柱及第二凸柱,当喷墨头移动时,喷墨头推动第一凸柱以使转动件顺时针转动或推动第二凸柱以使转动件逆时针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喷墨头的侧边具有延伸结构,用以推动转动件。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喷墨头移动时带动转动件转动,以使转动件带动封存件远离喷墨头或靠近喷墨头并对其进行封存。由于转动件转动时所需的空间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以斜面导引封存件所需的空间来的小,故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可具有较小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作动立体图。
图4为图3的喷墨打印机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喷墨打印机 110:主体
112:开槽 120:喷墨头
122:延伸结构 130:封存件
132:盖体 134:杆件
140:弹性件 150:转动件
152、154:凸柱 156:枢轴
158:缺口 158a:卡合结构
D1~D6: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立体图。图2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侧视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包括主体110、喷墨头120、封存件130、弹性件140及转动件150。喷墨头120及封存件130可移动地配置于主体11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40例如是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71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控制光检测操作的方法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