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组件及使用了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7206.8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7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敬文;神干基;依田健太郎;上条贵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 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组件 使用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无接点输电的线圈组件及使用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设备等。
背景技术
已知有即使没有金属部分的接点也可以利用电磁感应进行输电的无接点输电。作为该无接点输电的适用例,提出了便携式电话机的充电和家庭用设备(例如电话的子机)的充电等。
作为无接点输电的现有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中,由输电驱动器的输出所连接的共振电容器和原线圈构成串联共振回路,从输电装置(一次侧)向受电装置(二次侧)供电。
近年来,越来越要求便携式电话机小型化。因此,需要使进行输电的线圈组件更加小型化,特别是薄型化。
在此,利用线圈的Q值、电感或等效电阻等对包括线圈以及形成该线圈的磁路的磁体的线圈组件的特性进行评价。线圈的Q值与线圈的电感(L)和等效电阻(R)的比(L/R)成比例关系。线圈的电感(L)越大或等效电阻(R)越小,线圈的Q值就越高。
专利文献1:特开2006-60909号公报
既要保持线圈组件的小型化、薄型化,又需要将线圈组件的特性设定在设计值内。为了提高线圈的电感,一般使用磁体。利用线圈和磁体确定的线圈组件的特性是:一旦确定了磁体,则只能改变线圈的线径或圈数,而圈数或线圈线径的变化对线圈组件的小型化、薄型化的影响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几个方式提供一种线圈组件及使用了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设备,该线圈组件即使将线圈的圈数或线径设定在一定范围,也可提高线圈组件特性的自由度,因此,容易设定作为特性的设计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具有线圈和形成上述线圈的磁路的磁体,上述磁体包括导磁率不同的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的层压体。
磁体的固有特性是导磁率(或比导磁率)。如果组合不同导磁率的磁体作为线圈的磁路使用,则线圈的电感、等效电阻发生变化,因此,可改变线圈的Q值。一个磁体的厚度例如可形成非常薄的十几微米,因此,即使重叠使用磁体也可保持线圈组件的薄型化。因此,既将线圈线的圈数、线径设定在可保持线圈组件的小型化、薄型化的范围,又可扩大线圈组件特性的自由度。当然,作为磁体,也可组合三个导磁率不同的磁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第二磁体的透磁率高于上述第一磁体的透磁率,上述第一、第二磁体具有以下特性:第一使用方式下的上述线圈的等效电阻小于第二使用方式下的上述线圈的等效电阻,且上述第一使用方式下的上述线圈的电感小于上述第二使用方式下的上述线圈的电感,该第一使用方式是以单体形式使用上述第一磁体作为上述磁路时的使用方式,该第二使用方式是以单体形式使用上述第二磁体作为上述磁路时的使用方式。
通过组合具有这样特性的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可具有以下的特性。
首先,比较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线圈组件的以单体方式使用第一磁体的第一使用方式和以单体方式使用第二磁体的第二使用方式。上述线圈组件的上述线圈的Q值可以大于在上述第一使用方式和上述第二使用方式中的上述线圈的各Q值。即,通过组合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可使与线圈的电感(L)和等效电阻(R)的比(L/R)成比例的Q值大于分别以单体方式使用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的线圈组件的Q值。
可通过将上述磁体配置在上述线圈的一面侧,且将上述第一磁体配置在上述线圈和上述第二磁体之间从而得到这样的特性。如果将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反过来配置,虽然具有Q值降低的趋势,但仍可提高电感。这种情况下,等效电阻变得较大。
对上述的线圈组件的电感和等效电阻的测量结果如下。上述线圈组件的线圈的电感可以具有大于上述第一使用方式中的线圈的电感、小于上述第二使用方式中的线圈的电感的特性。并且,该线圈组件的线圈的等效电阻可以具有大于上述第一使用方式中的线圈的等效电阻、小于上述第二使用方式中的线圈的等效电阻的特性。即,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线圈组件虽然是以单体形式使用第一磁体、第二磁体时的电感、等效电阻的各中间值,但Q值可提高。第一使用方式虽然有等效电阻小的优点,但有电感小的缺点。另一方面,第二使用方式虽然有电感大的优点,但有等效电阻大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线圈组件可具有第一使用方式、第二使用方式两方面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7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