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轮圈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7219.5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0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猎士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1/02 | 分类号: | B60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轮圈 | ||
1.一种车辆轮圈,用于安装于一个轮轴单元上,并包含:一片安装壁及一片连接安装壁的侧轴壁,所述安装壁呈绕着一条中心轴线的环圈状,并包括左右相反的一个主托段与一个副托段,及一个连接主托段与副托段的强化段,所述主托段、强化段与副托段远离中心轴线的外侧面共同界定出一个置胎空间,所述侧轴壁是远离副托段且连接主托段并径向往中心轴线的方向朝内延伸,所述侧轴壁与安装壁共同界定出一个由所述侧轴壁往副托段方向透空贯通以供轮轴单元架设的安装空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段具有一个形成于外侧面上且径向往远离中心轴线的方向朝外隆凸的局部增厚区,所述局部增厚区具有左右相反的一个第一低侧部与一个第二低侧部,及一个位居第一低侧部与第二低侧部间的高侧部,所述局部增厚区是由第一低侧部往高侧部的方向逐渐弧曲往外凸伸直到高侧部,再由高侧部往第二低侧部的方向逐渐弧曲往内缩束直到第二低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托段具有一个连接强化段的主连侧,及一个远离强化段的主端侧,所述副托段具有一个连接强化段的副连侧,及一个远离强化段的副端侧,于所述主端侧与副端侧间的中央形成一个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假想中央切面,所述假想中央切面会通过所述局部增厚区,且所述局部增厚区的第一低侧部与主连侧相间隔,第二低侧部与副连侧相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段还具有一个连接主托段与副托段且各剖面厚度相等的基体等厚区,所述局部增厚区是形成于基体等厚区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段还具有一个形成于基体等厚区的外侧面上且连接于局部增厚区与副连侧间的连接缓厚区,所述连接缓厚区是由局部增厚区的第二低侧部往副连侧逐渐弧曲增厚直到一个最厚部,再由所述最厚部逐渐弧曲减厚直到连接于副连侧的外侧面,所述连接缓厚区呈一个最厚部略往内弯弧的弧凹形,且所述最厚部的厚度较小于所述局部增厚区的高侧部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段还具有一个形成于基体等厚区的内侧面上且对应位在局部增厚区内侧的内凸加厚区,所述内凸加厚区具有左右两个内连部,及一个位居所述内连部间的内凸部,所述内凸加厚区是分别由所述内连部相向往所述内凸部逐渐弧曲向内突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托段具有一个连接强化段的主连侧,及一个远离强化段的主端侧,所述副托段具有一个连接强化段的副连侧,及一个远离强化段的副端侧,于所述主端侧与副端侧间的中央形成一个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假想中央切面,而所述局部增厚区的第二低侧部连接于副连侧的外侧面,且第一低侧部与主连侧相间隔,使所述局部增厚区是位在假想中央切面与副连侧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段还具有一个连接主托段与副托段且各剖面厚度相等的基体等厚区,所述局部增厚区是形成于基体等厚区的外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托段具有一个连接强化段的主连侧,及一个远离强化段的主端侧,所述副托段具有一个连接强化段的副连侧,及一个远离强化段的副端侧,于所述主端侧与副端侧间的中央形成一个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假想中央切面,而所述局部增厚区的第一低侧部连接于主连侧的外侧面,且第二低侧部与副连侧相间隔,使所述局部增厚区是位在假想中央切面与主连侧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段还具有一个连接主托段与副托段且各剖面厚度相等的基体等厚区,所述局部增厚区是形成于基体等厚区的外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轮圈更包含一片连接安装壁与侧轴壁的斜角壁,所述斜角壁是由主托段朝远离副托段的方向,逐渐往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至连接于侧轴壁,所述斜角壁具有多个彼此角度间隔且环绕中心轴线的散热孔,所述侧轴壁具有一个供中心轴线通过且连通安装空间的轴孔,及多个彼此角度间隔且环绕轴孔的锁孔,而所述轮轴单元是沿着中心轴线固定于侧轴壁的轴孔中,并与副托段相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猎士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猎士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72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转向悬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废旧轮胎胶粉/聚乙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