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腹腔内器官悬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7623.2 | 申请日: | 200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9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黄致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致锟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万学堂;桑丽茹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 器官 悬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吊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腹腔内器官悬吊装置。
背景技术
胃绕道手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在亚洲是一种应用于减肥手术的新兴手术方式,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其手术结果可以减少60-70%的超重体重,且效果可以维持十年以上。以往的手术方式都是以开腹的方式将患者的腹腔打开来进行胃绕道手术,因此患者在术后会于腹部留下一道很长的伤口,不但使得患者伤口的疼痛感增加,延长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的时间,更因为伤口愈合所产生的疤痕而影响患者外观。
基于上述原因,在1993年伟特葛夫(Wittgrove)等人开始利用腹腔镜来进行腹腔镜胃绕道手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和开腹的方式比较起来,腹腔镜胃绕道手术只需在患者的腹部开设5-7个直径约1公分的开口,并配合腹腔镜手术的器具即可完成手术,如此可以避免在患者的腹部留下一条长长的伤口以及所引起的并发症,如伤口爆裂、感染及疼痛等。由于会以胃绕道手术来作为减肥手术的患者大都非常肥胖,伴随有肝脏肥大的现象而将胃遮蔽住,造成手术操作上的困难。
参阅图1,因此,上述提到在患者腹部开设5-7个开口,除了要经由所述开口放置腹腔镜的器具之外,还要将肝脏牵引器11(Liver retractor)透过所述开口置入腹腔中,将肝脏提高而使得胃部显露出来,以使手术操作者便于进行手术步骤。
然而,上述的肝脏牵引器11通常是架设于一辅助支撑器12(Retract-Robot,ArrowMedical Supply Inc.)上,而该辅助支撑器12是设置于手术枱边且体积庞大,占用空间,再者,上述手术操作过程仍然会在患者的腹部留下5-7个伤口,因此在提倡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的今日,如何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患者伤口的产生,就成为医界以及相关业者所亟待解决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可以减少患者伤口数目的腹腔内器官悬吊装置。
本发明腹腔内器官悬吊装置,是在手术过程中,配合至少两个位于患者体外的固定件使用而将特定器官悬吊,该腹腔内器官悬吊装置包含一个置于腹腔内承接该特定器官的承接件、至少一个连接该承接件的连接件及至少两个分别连接于该连接件的两侧并由患者的腹腔内穿设过腹腔壁的定位件,且各个定位件贯穿过腹腔壁后是经由该连接件将该承接件拉引起来,并使该连接件有部分是显露于患者体外,再由所述固定件夹置固定该连接件显露于患者体外的部份而使特定器官悬吊定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各个定位件是由腹腔内直接穿设过腹腔壁,再由位于患者体外的固定件将该连接件予以夹置固定,不需要在患者的腹部开设开口使该定位件穿过,因此可以减少患者腹部伤口的数目,进而减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以及伤口复原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侧视图,说明现有技术中肝脏牵引器架设于一辅助支撑器上的状态;
图2是一组装示意图,说明本发明腹腔内器官悬吊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在腹腔内悬吊肝脏的态样;及
图4是一组装示意图,说明本发明腹腔内器官悬吊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一并参阅图2及图3,本发明腹腔内器官悬吊装置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在手术过程中,配合两个位于患者体外的固定件100使用而将特定器官悬吊,该腹腔内器官悬吊装置2包含一个置于腹腔内承接该特定器官的承接件21、一个连接该承接件21的连接件22及两个分别连接于该连接件22的两侧并由患者的腹腔内穿设过腹腔壁102的定位件23,且所述定位件23贯穿过腹腔壁102后是经由该连接件22将该承接件21拉引起来,并使该连接件22有部分是显露于患者体外,再由所述固定件100夹置固定该连接件22显露于患者体外的部份而使特定器官悬吊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致锟,未经黄致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76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