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灯和反射器的大功率照明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7960.1 | 申请日: | 200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A·梅尔滕斯;S·克尔纳;D·泰代斯基;H·瓦格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尔照明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7/04 | 分类号: | F21V7/04;F21V7/10;F21V7/2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巴特***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反射 大功率 明器 | ||
1.大功率照明器,具有至少一个灯(1)和一个部分地包围所述灯(1)的反射器(2),该反射器用于将由所述灯(1)发出的光聚束成一个定向射束,其中,该反射器(2)具有一个反射内表面(3),该反射内表面由于到所述灯(1)的距离不同而包括一些具有不同要求的区域,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器(2)由至少一个第一子反射器(5)和一个第二子反射器(6)构成,所述第一子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子反射器在对接棱边(11)上相互靠置并且所述第一子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子反射器的反射表面(9,10)共同地构成该反射器(2)的反射内表面(3)。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对接棱边(11)彼此分开的这些子反射器(5,6)经受所述灯(1)的不同的平均热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大功率照明器,在该大功率照明器中,该反射器(2)具有一个在纵向方向(L)上增大的反射内表面(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接棱边(11)上相互靠置的这些子反射器(5,6)在该纵向方向(L)上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棱边(11)形成一条闭合的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大功率照明器,在该大功率照明器中,该反射器(2)具有一个用于使所述灯(1)穿过的孔(4)并且从该孔(4)起越过所述灯(1)具有增大的横截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反射器(5)绕该孔(4)设置,所述第二子反射器(6)在横截面增大的方向上连接在所述第一子反射器(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这些子反射器(5,6)通过在这些子反射器(5,6)的厚度上制齿的互补的对接棱边(11)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这些子反射器(5,6)按照槽-键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这些子反射器(5,6)的表面(9,10)连续地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这些子反射器(5,6)通过在这些子反射器的外侧跨接所述对接棱边(11)的固定装置(13)彼此相对保持。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3)使这些子反射器(5,6)在预紧力下相互压紧。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3)构造成卡锁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反射器(5)具有一个反射表面(9),该反射表面小于该总反射器(2)的反射表面(3)的一半。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反射器(5)的反射表面(9)小于该总反射器(2)的反射表面(3)的三分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这些子反射器(5,6)的反射表面(9,10)通过优选多层的涂层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这些子反射器(5,6)的涂层在其材料方面构造得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这些子反射器(5,6)的涂层在其材料方面构造得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之一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这些子反射器(5,6)的涂层以不同的涂覆方法施加。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之一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这些子反射器(5,6)的涂层以相同的涂覆方法施加。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之一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反射器(5)具有一个用玻璃陶瓷材料制成的基体(7),该基体具有一个构成该反射表面的涂层(9)。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之一的大功率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反射器(6)具有一个用玻璃、尤其是硅酸盐玻璃制成的基体(8),该基体具有一个构成该反射表面(10)的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尔照明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奥尔照明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796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自动化测试脚本产生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