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校直金属带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9056.4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A·诺埃 | 申请(专利权)人: | 矿山机械和轧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5 | 分类号: | B21D1/0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英莹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金属 方法 装置 | ||
1.用来校直金属带的方法,
其中在一制动滚轮组和一牵引滚轮组之间的金属带内产生一为弹 性极限的至少75%的拉应力,并且金属带在拉伸弯曲校直和/或拉伸扩 张的路程中被校直,
其中在制动滚轮组和牵引滚轮组之间在至少一个具有至少5个校 直辊的校直辊组内通过弯曲校正纵向弯曲,
其中校直辊的直径如此大,使得金属带在选择的带拉力下服从校 直辊的曲率,
其中在校直辊组内,校直辊的直径沿带行进方向逐辊地加大,
校直辊组的校直辊的直径逐辊地增加1.05至1.5倍,
校直辊的位置和因此还有校直辊在校直辊组的两个相邻校直辊之 间的伸入深度设定为固定的,并且在校直金属带期间和在校直不同厚 度的金属带时没有变化,
校直辊的直径至少为待校直的金属带的最小厚度的500倍。
2.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为:校直辊的直径至少为待校直 的金属带的厚度的1000倍。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为:拉应力为弹性极限的至 少85%。
4.按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为:拉应力为弹性极限的至少 90%。
5.按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为:校直辊组的校直辊的直 径逐辊地增加1.15至1.3倍。
6.按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为:校直辊组的校直辊数量 及其直径差按一数学模型计算,该数学模型考虑带厚或带厚范围、弹 性模量、横向收缩系数、应力-应变曲线、为消除波纹度所需要的拉伸 率、预期的带拉力波动或拉伸率波动、预期的强度波动、预期的带厚 波动和/或最大许可纵向残留弯曲量作为输入参数。
7.按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为:待校直的金属带的厚度 为0.02至1.0mm。
8.按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为:在校直辊组前面和/或 后面连接一个或几个其他的附加校直辊。
9.按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附加校直辊的直径小于 或等于校直辊组的第一个校直辊的直径。
10.按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为:校直辊组的一个、几 个或所有校直辊受驱动或不受驱动。
11.按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金属带在多个带 处理区中校直,校直辊组(4)设置在最后一个带处理区内或者校直辊 组构成最后一个带处理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矿山机械和轧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矿山机械和轧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90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