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甘蔗渣栽培杏鲍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9248.5 | 申请日: | 200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9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包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金亮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3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甘蔗渣 栽培 杏鲍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利用甘蔗渣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属于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杏鲍菇是近年来推广栽培的珍稀品种,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因此,消费量逐步增大,但是,栽培杏鲍菇的主要原料是棉籽壳,由于棉花产区大都在北方,所以在缺乏棉籽壳的南方地区栽培杏鲍菇受限制。利用当地特有的原料来栽培杏鲍菇是南方地区发展杏鲍菇项目的有效措施,南方地区种植甘蔗面积较大,甘蔗榨糖后有大量的下脚料(甘蔗渣),其价格是棉籽壳的五分之一(约100-200元/吨),如果用于栽培杏鲍菇,不仅解决了原料的问题,还可降低成本30-50%,同时也实现了甘蔗下脚料的有效利用,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甘蔗渣来替代棉籽壳栽培杏鲍菇,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甘蔗渣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处理:甘蔗渣与其他农作物秸秆相似特征是质地疏松柔软,木质素比例较少,需要添加质地坚硬的木屑(相思树等)来避免菇质疏松柔软、后劲不足、产量低下,要选择新鲜、白净、无霉变、无酸臭的甘蔗渣,含水量高或发热的要摊晾以散发热量和气味及排湿,无异常的湿甘蔗渣可直接使用;
配料:配方为:甘蔗渣60%、木屑(相思树等)20%、麸皮14.3%、玉米粉5%、生长素0.2%、石灰0.5%;将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含水量60-65%、pH7.5-8.5;
装袋:将配制好的原料装入折径12-17cm,长度34-55cm的塑料袋内,两头用套环或绳子封好,装袋要紧实,以避免出菇后期菌袋收缩影响产量和品质;
灭菌:将装好培养料的料袋放入蒸汽灶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料温升至100℃后,维持10-12小时;
接种:待料温冷却至30℃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
培养:在温度23-25℃、湿度68-72%、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培养,因甘蔗渣糖分含量高,易遭虫和鼠侵害,需做好防范工作;
出菇管理:菌丝长满料袋后,进入出菇管理,要求温度18-20℃,湿度90-95%,经7-10天后,开始出菇,现蕾到采收约需7-10天,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5-7天,降低湿度为75-80%,使菌丝休养恢复,之后重复出菇管理。
本发明利用甘蔗渣和相思树木屑及其他辅料的科学配比和处理,生产的杏鲍菇菇型圆整优质、菇潮集中、产量高,与棉籽壳作原料生产杏鲍菇相比无显著差异。
本发明的优点是,成本低廉:甘蔗渣为废弃物,成本约0.1-0.2元/kg(棉籽壳约1.0元/kg);配方科学:质地坚硬的木屑的添加,实现了菇体优质高产;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资源,变废为宝,适合家庭和规模化杏鲍菇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甘蔗渣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原料处理1:甘蔗渣与其他农作物秸秆相似特征是质地疏松柔软,木质素比例较少,需要添加质地坚硬的木屑(相思树等硬杂木木屑)来避免菇质疏松柔软、后劲不足、产量低下,要选择新鲜、白净、无霉变、无酸臭的甘蔗渣,含水量高或发热的要摊晾以散发热量和气味及排湿,无异常的湿甘蔗渣可直接使用;
配料2:配方为:甘蔗渣60%、木屑(相思树等)20%、麸皮14.3%、玉米粉5%、生长素0.2%、石灰0.5%;将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含水量60-65%、pH7.5-8.5;
装袋3:将配制好的原料装入折径12-17cm,长度34-55cm的塑料袋内,两头用套环或绳子封好,装袋要紧实,以避免出菇后期菌袋收缩影响产量和品质;
灭菌4:将装好培养料的料袋放入蒸汽灶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料温升至100℃后,维持10-12小时;
接种5:待料温冷却至30℃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
培养6:在温度23-25℃、湿度68-72%、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培养,因甘蔗渣糖分含量高,易遭虫和鼠侵害,需做好防范工作;
出菇管理7:菌丝长满料袋后,进入出菇管理,要求温度18-20℃,湿度90-95%,经7-10天后,开始出菇,现蕾到采收约需7-10天,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5-7天,降低湿度为75-80%,使菌丝休养恢复,之后重复出菇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金亮,未经包金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92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