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9461.6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9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保;池本理纱;松下洋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尾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21/02 | 分类号: | F16L21/02;F16L21/08;F16L37/086;F16L37/09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臧霁晨;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的连接用的管接头。
背景技术
以往,图5所示的管接头40已为公众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结构为,将陷入管P的前端41的外周面的防拔出环42预先收纳于具有圆锥状内周面43的环收纳空间44,随着管P沿箭头R方向从管接头40拔出的动作,防拔出环42向同一方向(箭头R方向)移动,防拔出环42在外方缩径圆锥状内面43向径向内方缩径,陷入管P的前端41的外周面,阻止拔出。
专利文献:日本专利实开平4-42985号公报
该现有的管接头中,在原理上按上述作动,应该可阻止管P的拔出。
然而,现实的管连接中,即使管P开始沿箭头R方向移动,防拔出环42也不会同时向箭头R方向移动,因此圆锥状内周面43的向径向内方的缩径维持不充分的状态,发生管P脱落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刚一开始拔出管时,就能立即可靠且有力地将其阻止的管接头。
因此,本发明的管接头中,包括:具有插入到管的前端的内插管部的接头本体;从外径侧包围该内插管部并形成前端开口圆筒状收纳空间部的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具有向前端开口侧缩径的圆锥状内周面,且包括:带有陷入爪的防拔出环,该防拔出环外嵌于所述插入到收纳空间部的管的前端地内藏于该收纳空间部,随着所述管的拔出方向移动,滑接于所述圆锥状内周面并缩径;以及始终对该防拔出环向所述前端开口侧施加弹力的预压弹出装置(预压弹簧)。
另外,所述预压弹出装置(预压弹簧)和所述防拔出环之间夹设有薄板状弹簧支撑环,该弹簧支撑环具有轴心呈正交状的圆环板部;以及从该圆环板部的内周缘在径向内方且轴向内方弯折形成的倾斜板部。
另外,所述弹簧支撑环的所述倾斜板部具有多个卡扣齿,始终与插入的所述管的前端接触,随着所述管的拔出方向移动而陷入。
另外,所述防拔出环具有沿轴向且交替从内外相反方向形成缺口的缩径助长用缝。
本发明可实现如下显著的效果。
防拔出环受到预压弹出装置的弹性施加力,始终轻轻地压接于圆锥状内周面,其陷入爪始终与管前端轻轻地接触,保持缩径预备状态。
即防拔出环的爪对初期的管前端(外周面)的陷入可立即开始,防止管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防拔出环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弹簧支撑环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现有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接头本体
2 外筒体
3 前端
4 内插管部
5 空间部
14 圆锥状内周面
20 防拔出环
21 陷入爪
22 预压弹簧
23 弹簧支撑环
24 卡扣齿
26、27缝
C 预压弹出装置
P 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图4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中,左半部分表示管未插入状态,右半部分表示管插入状态,图2是表示管未插入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本发明的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以及2个外筒体2、2,且接头本体1具有插入管P的前端3的内周面的内插管部4、4,且外筒体2以从外径侧(沿径向以规定间隔)包围接头本体1的内插管部4的状态安装(螺合)于接头本体1,形成用以收纳管P的前端3的前端开口圆筒状收纳空间部5。
图1中,列举了插口型,接头本体1沿一轴心L具有贯穿状孔部6,内插管部4、4从中央圆环壁部7向左右以延伸状连续设置。该中央圆环壁部7可说呈外缘状,且突出形成为剖面凸型,由轴心L方向的宽度尺寸较大的低突部7A、以及宽度尺寸小于其的高突部7B构成,在低突部7A形成公螺纹部10。在外筒体2的基端部12的内周面形成母螺纹部11,通过由该母螺纹部11与上述公螺纹部10构成的螺纹结合N,外筒体2的基端部12与接头本体1螺合并组装。
由此,从外径侧包围内插管部4来组装的外筒体2的内周面和接头本体1的内插管部4的外周面13之间,用以收纳管P的前端3的空间部5形成为前端开口圆筒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尾机械株式会社,未经东尾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94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