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9769.0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4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范骏行;戎家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骏行;戎家铨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地址: | 31547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纤 对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光纤电力通信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目前,作为光纤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其运行维护工作还处在原始的人工模式下,即通常需要人工到现场去跳纤操作来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对接交换;但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的繁琐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且费时,因此如何实现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交换即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目前有技术表明可以通过将多路光纤集成在同一对接交换设备中,通过将光纤网络中的多路光纤进行对接,以实现多路光纤中的数据信息交换传输;然而,应用现有交换设备中的对接装置来实现光纤纤芯的对接时仍然需要手动来完成,即依托现有的对接装置来实现光纤纤芯对接时仍然必须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因而同样会由于地理位置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繁琐等诸多因素从而大大降低数据交换传输的效率;并且,依托现有的对接装置仍然无法根据实际需求来实现多路光纤的对接交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以使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系统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该光纤纤芯对接板可以实现多路光纤纤芯的对接,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其上设有若干用以完成待对接光纤纤芯之间或待对接光纤纤芯与尾纤纤芯头之间对接的对接孔110,所述对接孔110呈规则排列并通透于该光纤纤芯对接板100。
优选的,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为矩形。
优选的,所述对接孔110在所述对接板100上呈正方形矩阵排列。
优选的,所述对接孔110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对接孔110内部还包括圆柱形纤芯座111,用以固定与待对接光纤纤芯完成对接的尾纤纤芯头。
优选的,所述纤芯座111的内部为中空的阶梯圆孔1111,其中所述阶梯圆孔中直径较小的圆孔相对直径较大的圆孔靠近所述对接孔110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对接孔110的孔壁上设有C型卡簧112和/或C型垫圈113,用以固定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
优选的,所述C型垫圈113位于所述C型卡簧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C型垫圈113的下部还设有垫片114,用以利用其自身不同的厚度来调节所述光纤纤芯插入所述对接孔110深度。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纤芯对接板采用规则排列的通透对接孔结构,通过分别控制待对接光纤纤芯或待对接光纤纤芯与链接尾纤纤芯头在该对接板的通透对接孔完成对接,进而实现了待对接光纤的对接交换,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操作简单,可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多路光纤的对接交换、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提供了简易可行的基础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俯视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纤芯座的俯视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纤芯座的侧视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3光纤纤芯对接板中设有卡簧的对接孔的剖视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3光纤纤芯对接板中卡槽的俯视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4光纤纤芯对接板中设有卡簧和垫圈的对接孔的剖视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4光纤纤芯对接板中C型垫圈的正视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4光纤纤芯对接板中C型垫圈的俯视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5光纤纤芯对接板中设有卡簧、垫圈和垫片的对接孔的剖视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5光纤纤芯对接板中垫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基于多路光纤对接交换的需求,采用设有规则排列的通透对接孔结构的对接板来实现光纤的对接交换,即通过分别控制待对接光纤纤芯或待对接光纤纤芯与链接尾纤纤芯头在该对接板的通透对接孔完成对接,进而实现了待对接光纤的对接交换,操作简单,可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多路光纤的对接交换、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提供了简易可行的基础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骏行;戎家铨,未经范骏行;戎家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97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